作者:张云 @ 2002-05-31
> 在亲和自然中纯粹
> ——观盐城“情系西部写生画展”有感
> 张 云
>对从未去过西部的我来说,西部是驻存于心间的一个梦。在梦里,大漠孤烟、高天流云,荒滩戈壁、青
山碧水,还有那恙笛悠悠、琐纳声声,都成了锁定于心间的一首首歌谣,一幅幅图画。烟花三月,画院朋
友给我寄来他们联合举办的“情系西部写生画展”的请柬,一下子又激活我这个曾经的画者心中的西部梦
想。于是约了友人一起去感受画里的西部。
>步入展厅,一幅幅异域风情的图画直扑视线。我的心一下子热烈的跳动起来:或是徐益群院长那丛浓密
得化不开的林子,或是孟怀良那处弹拨着异曲的清泉,或是周瑾的一片百花争宠的山麓,或是骆旭放沐浴
着清幽之气的山岚,或是沈金亚淡舒致远的绿林野屋,或是丁锦玉一袭珍离异兽出没的领地,还是王秉东
那唯一以凝重的油彩所表现出的清雅剔透的山水,只要走近了一幅又一幅他们对西部心灵写真的艺术境
地,就不可能不被其莫名其妙地一把拉住。
>我深知,吸引我的除了绘画本身的笔墨趣味和色彩韵味,更多的是来自西部遥远而神圣的一方水土。已
习惯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机控制、山水已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的城市生活的我,在大自然满载的
香兰之韵,浴烟波之气的导游中,灵魂在画前得以休憩,漫不经心中却已观览并领悟到画里心外绝佳之
处。
>在深山幽谷中,一罅泉涌,氤氲着千种雅气,万般烂漫,优美的流泻……驻足于一幅林间清泉的图画前,
我不禁轻吟起贾岛的名句“一条寒玉走秋泉”。身边的友人轻声说,贾岛的泉过于凄美冷傲,还是女作家菡
子笔下的山泉更附灵性,更合画意:平时从密林里观流泉,如丝如带, 绕林间,往往和飘泊的烟去结伙
而行……,可是它绝非静物,有时如一斛珍珠迸发,有时如两丈白缎飘舞,声貌动人,乐于与行人对歌。
>是的,音乐、美术以及文学的创作者们,无一不在培育着人类对自然的赞美和希翼,无一不明白情景相
融、情景相生的道理,总是把自然当作人类美好情感的舞台和背景。而自然总以无比的胸怀接纳着任何
人:世俗权利给任何人所带来的贫贱感或富贵感、卑贱感或优越感、虚弱感或强盛感,都在自然面前轻而
易举地得到瓦解和消散。任何世俗的得失在自然面前都微不足道。古人“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山
可镇俗,水可涤妄”之说让山水在人类心中轰然洞开一片万物和与我一体的阔大生命境界。
>细心体味眼前这些作品,无论是蕴含无限生命张力的《枯木逢春》、俨然世外仙境的《空中田园》、婉
若银装素裹的《九寨雪影》,还是雾气弥漫的《峨眉烟岚》,之所以让我心动,正是生活在城市平原的画
家们把画笔伸向了纯粹的自然。有什么比不老的青山、不废的江河、不灭的太阳更能震撼人心?更能构成
人类不朽精神和永恒的美学?画家们冲破定居心态的束缚,平添上西部丰满的羽翼,怎能不潇洒自如地飞
翔?又怎能没有鲜活生动、浑然天成的造访?画展肯定地告诉了我们,亲和自然的魂会赢得更多、更美、
更丰硕、更健康、更合乎人的生命原色、更适于舒解人的心灵羁绊的生活。
>面对自然美,人恍若融入天籁。远离世俗的网罩、红尘的烦恼,经千山万壑、绿林清泉的西部土地涵化
的灵魂会更诗化、更聪慧。王秉东《在那遥远的地方》里所勾勒的女子一定来自天籁,伴随着西部爽直的
风、舒卷云飘忽而来。
>静静的山水、静静的林子,静静的村庄。我静静的站在一幅幅写生画前,仿佛成为一只鸟儿,从远及
近,再由近及远地飞鸣着掠过,自身的一切幻化为西部的绿萌,融化为西部的山岚。携带的不再只是一段
鸟音,更是一种不可取代的、令灵魂接近净界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