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呼唤大盐城(第一生态城)崛起.下
作者:浦玉生 @ 2002-06-12
呼唤大盐城的崛起.下
浦玉生
三、城市与农村直接相连,卫星城镇要合理分工,促进共同繁荣,从而突破、提升、带动大盐城中心
城市的竞争力
要做大盐城中心城市,当务之急是应撤销盐都县、城区,设立盐都区、亭湖区、开发区,而将城市的
城、郊区及卫星镇如龙冈、新兴、南洋、伍佑等城镇一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赋予它不同的功能。龙冈是
工业、桃花园、华都森林公园;新兴是工业区、货场区;南洋是大洋湾度假区、飞机场;伍佑、便仓是生
态农业、枯枝牡丹园。不要一说发展城市就是一圈一圈“摊大饼式”的发展,从盐城的实际出发也不宜异地
再建一个新城,而宜按照新都市主义的理念,对卫星城镇的规划、设计时把生活、工作、购物、娱乐、休
闲集中起来考虑,使生活、休闲、工作“三位一体”。将几个卫星城镇作为城市功能的组团联动开发,政府
部门、商业中心、高档居住区要改变一味见缝插针地建在城市中心的传统,要转而迁往郊外的新区和卫星
城,实现组团式现代城市规划,这样不但能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房地产业建设成本也将大幅度降低。
特别是盐城有可能成为“汽车城”,或者几年后家用轿车潮的出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病”。
又一个当务之急是城市道路体系、水利体系的理顺,可为缓解城市一些地段的人流作出努力。即将城
内和城边的道路接通,如环城西路、盐马路、迎宾路、毓龙路等等,尽可能消灭“断头路”,包括与周边城
市的路网配套。路通地旺,建成区将成倍增加。前几年盐城的城市规划是“日”字形,“日”字中间一横在
青年路,城市的走向:主要向南,适当向东,城市主次干道是六纵五横的道路网。盐城城市做大后,城市
应该是四处出头的“田”字形,并由中心向四周形成“放射状”。城市的中心区宜多植树,少种草坪,保留
具有文化、历史内涵和见证的大树、古树。北京市绿化规矩是七成树、三成草。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如
加强对流经市区的通榆河、串场河、新洋港等7条河流两岸绿化带、景观带的建设,最终形成意大利威尼
斯、荷兰鹿特丹在盐城的“克隆”。火车站站前广场前的一片果园要尽可能保留,如果黄海公园当初能保留
下一片果园,对黄海公园的人气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让水流入城市中心,为城市镶上绿色项链,让灵气充
溢其间。预计几年以后,盐城将会把通榆河等纳入城市的内河,形成水绕城,城环水,水光山(楼)色、
参天古树融为一体的新格局。
早在上个世纪初,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工作的先驱者就提出过改变城市结构形态的明智之见。例如
俄国的彼得·克鲁泡特金在《田野·工厂和车间》一书中指出“新的快速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以及地区
的并网发电等,会使小的社区在主要技术设施和便利方面与过分拥挤的城市相媲美”。“小城镇里的人们可
以直接接触,并享受城市和乡村两者的优点。”英国的埃比尼泽·霍华德认为,缓解城市的拥挤情况,不是
靠大城市的郊外居住区所能解决的,而应该把城市的所有功能疏解开来。寻求一种城市与乡村稳定持久的
结合,而不是脆弱的连接。在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信息高
速公路网以及门类齐全的各种服务网的建设使地球变小了,而人们的活动空间却变大了。我赞成范存举的
观点,理想的城市实际应该是区域内的城市群,它们依靠现代网络结构来加以支撑,各种适度规模级的城
市和城镇合理分布在网络的结点上。大盐城要在几个卫星镇发展城市新的组团,要严格保护和合理调整周
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城郊的农、林、牧业应该较早实现高效、高质,成为“都市农业”。这种形态,非
但不被城市所排斥,恰恰是构成盐城生态城市的有效组成部分。这样让居民既可以享受到现代城市的繁华
文明,又可以脱离喧嚣、享受安谧与宁静。
信息化的思路是城市走上个性化、协作共生发展的重要出路。城市信息化工程应摆上特别重要的位
置,城市因特网的发展、政府上网、信息高速公路的扩展等,不仅仅是信息产业的事,也是城市经营的重
要内容,要做好整合信息资源的文章,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步伐。大盐城
应有一个网络平台,对内推进网上办公系统,对外宣传盐城形象。关键要成立一个市委、市政府的网络中
心,来统筹安排,统一运作。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数字城市”管理水平。
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要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大盐城可持续性发展
商品品牌是离不开包装的,而城市环境建设不仅起着包装城市的作用,而且起着吸引投资、直接推动
生产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多重作用。过去讲“筑巢引凤”,实际上不仅对外有“引凤”的作用,对内也
有“养凤”的作用。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不仅是城市必穿的衣服,也是城市必生的皮肤,它参加城市
整体的内循环,同时表现出城市年轻、丰满、靓丽的仪容。一个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
要,同时也应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要重视景观设计,提升人的品位,体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一种现代文明的人居环境理念。
我很欣赏大连市的做法,在实际的建设中,注重城市整体的绿化、美化、净化工程,不仅提高了人民
群众居住的生活质量,还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1991-1999年期间,大连市中心区每年投入到城市引水工程、污水净化工程、河道治理工程、道路
疏通工程、城市绿化美化工程以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合计约50亿,7年总计约350亿元,因此引起
土地级差地租普遍增值所形成的地产价值由1991年的851亿元,增至1998年的1550亿元,平均每年增值
100亿元,7年增值700亿元,投入产出比1:2。
有人说,城市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图画,流动的风景线。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只能是大量建筑物
的堆积,或称为建筑沙漠。因此,大盐城建筑物的设计不仅要有规划设计“内”的知识,也要有规划设
计“外”的知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城市规划设计师是城市谱、建筑曲、建筑诗的特殊诗人,他
们的功夫在“诗外”要多下一点,也就是要懂经济、懂社会、懂文化,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自辟蹊径,创出
自己特色来。盐城的生态城市在经历绿化、彩化、艺术化之后,最终达到生态化。人与动物“天人合一”的
景象:公园有孔雀、街头有麋鹿、树上有鸟鸣、林中松鼠跑。
城市的管理也是提高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方面,盐城暂不可能跻身第一世界,但盐城应是第二世界的
形象,然而一看剧场路、海龙路以及在路上、桥上摊贩占道经营,城市像“正在煮熟的一锅粥”,一下子就
成了第三世界。要引导工业入园,商贸入场,住宅入区,要改变“条条街道建商场,家家门前做生意”的局
面,坚决取缔游街摊贩,禁止乱贴乱挂,创造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现
代化城市。上海是一个超大型城市,流动人口那么多,然而从浦西到浦东却不见城市“牛皮癣”,这是管理
所致,只要加强管理,这在盐城应该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最深刻、最快速的地方,也是矛盾最多的地方。当前我们要做好控制,目前城郊
的周围有的居民在天井院子外面再围一个围墙像“猪圈”,既有碍观瞻,又为今后城市折迁、建设留下“后
遗症”。宿迁市今年建立了“红线”、“绿线”制度,规定沿街建筑后退的红线从人行道外侧计算与建筑的高
度须达到1:1,沿街所有建设单位须把后园改成前园,提高城市的景观效果,同时要求新建的住宅小区绿
地率须达到35%以上,间距须达到1:1.35以上,为城市留下宽敞透亮的空间。我们的城市如果不注重绿
化、美化、净化、亮化,只是一味地盖高楼,上项目,急功近利,想当然为之,在人类中心论、渴望“旧貌
变新颜”的时候,或许还能悦目。而到了生态中心论的时代,再回望高楼林立的风景,大概就悔之晚矣,因
为重建一个城市毕竟比重写一篇文章要复杂得多。
2002年5月6日智慧城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