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培训
信息工作的三件宝
作者:蔡青林 @ 2002-07-20
做好审计信息工作的“三件宝”
蔡青林
在多年的信息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胡适先生1960年在台湾成功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大会上的演讲,他
送给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的三个防身“药方”:“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今天是我们信息人
员工作的“三宝”,这三个“药方”是我们做好审计信息工作的“良方”。
一、“问题”是信息工作的“原料”。
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我们学习知识、做学问都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或理论
上的难题。审计信息工作也不例外,信息主要是为领导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服务的。信息要上层次、
出精品,就要善于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政策、法规来揭示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
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李金华审计长在几年前就要求我们在审计工作过
程中必须始终围绕“三个问题”做文章,并切实回答好这“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
是“为什么”的问题,第三个是“怎么办”的问题。同样,一篇高质量的、综合性的审计信息也要回答清楚这
三个问题。因此,培养信息人员发现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前
提。因为,如果没有问题,信息就成了无米之炊,信息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有了问题就不愁出不了信
息、就不愁出不了高质量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问题:
(一)从业务会办会上熟悉问题。参加业务会办会是我们信息员接触审计业务的主要途径,也是发现问题
的主要渠道。通过参加业务会办会,听取审计组的情况汇报、参与对问题处理的研究讨论、学习领导决定
对问题处理的方法,不仅便于我们熟悉政策、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还有利于我们了解各种问题产生的背
景,掌握政策法规的适用范围,发现政策、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从而提高信息所揭示问题的真实
性、分析的客观性、建议的可行性。通过参加业务会办会,也使我们对各业务部门所提供信息的深浅心中
有了底,对信息的处理有了发言权、掌握了主动权。
(二)从新闻报道上去捕捉问题。信息虽然有别于新闻,但与新闻又有密切的联系,信息可以转化为
新闻,从新闻中也可以发现信息。信息人员应做到“五个必看”:即每天的电视新闻必看、每天党报上的重
要报道必看、每天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必看、每天地方电视台的曝光节目必看、主要报纸上的每期
《读者来信》必看。从这些媒体上发现领导关心的、群众关注的、社会存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特
别是每年的两会报道、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报道、每年的审计工作会议报道,以及这些会议上领导的一些
重要讲话,对我们捕捉信息、提高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供“适销对路”的高层次的信息都有很大的启发和
帮助。
(三)从审计报告中去寻找问题。审计报告的内容丰富多采,有些问题可以直接加工成信息,有些情
况成为重要信息的线索,有些建议可以升华成较高层次的信息。因此信息人员对业务部门的所有审计报告
都要仔细阅读、认真研究、反复思考,从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共同性的问题,形成“含金量”高的审计
信息。
(四)从内刊杂志里来发现问题。幻想可以成为现实,空想能够发展成科学,理论上的设想往往是科
学决策的前奏。信息员要关心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在党委、政府信息内刊和经济、财税、审计等刊物上
发表的有关经济工作的一些新的言论、理论、议论,及时吸收好的设想和新的观点,从而保证审计信息所
揭示问题的深度、转换分析的角度、增强建议的可操作程度,提高信息的档次。
二、“兴趣”是信息工作的“作料”。
兴趣所释放出的能量是无法估计的。做任何事情,首先是要对这件事有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就一定能
做好它,就一定能做出成效来。英国19世纪有两位哲学家,一个是米尔,他的职业是东印度公司的秘书,
但他的业余兴趣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上,都有很大的贡献;一个是斯宾塞,他是一个测量
工程师,他的业余兴趣使他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家。对审计信息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信息员对信息
工作没有兴趣,就会视写信息为一种精神负担,感到信息工作枯燥无味;如果信息员对信息工作产生了兴
趣,他就会把写信息作为一种责任、把信息能否被采用当作一种精神追求,此时他就会感到信息工作有滋
有味。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可以培养信息人员的兴趣。
一是召开例会培养兴趣。坚持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信息例会,对培养信息员的工作兴趣可以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例会及时通报一个时期内各单位信息上报、采用情况和产生的主要效果,布署下
个阶段信息工作的重点,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还可以发动大家对一些业务技巧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研究。更
主要的是,通过定期的例会活动,在信息员心目中对信息工作形成制度、养成习惯、达成共识,久而久之
对信息工作的兴趣就上来了、就上升了。同时通过定期的活动,还能增强职能部门工作的凝聚力,便于组
织较大的专题性的信息调研活动,形成有份量的信息。
二是举办讲座引发兴趣。信息写作有一定的规律、有基本的规范、有起码的要素,只有让信息员了解
了这些基础的知识,才能消除其对信息工作的神秘感,克服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激发做好信息工作的兴
趣。职能部门可以在召开信息例会时对信息工作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基本要求做些辅导,还可以
请上级机关和本级党委、政府办公室信息处的同志作专题讲座。通过多次的这方面的培训活动,不仅能培
养信息员工作的兴趣,还能使这些人员成为信息工作的骨干,成为审计系统的“笔杆子”。
三是组织交流提高兴趣。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了解,达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年可以
结合全年信息工作总结表彰的机会,组织交流活动,把本地区信息员都集中到信息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去,
请他们的领导和信息员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经验做法,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发言单位和人员有荣誉感、参
加会议人员有紧迫感,这对提高信息人员和领导人员对信息工作的兴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信心”是信息工作的“燃料”。
人总得有一点信心。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信心是搞好信息工作的不竭的动力。职能部门应通过
以下形式来不断增强信息员做好信息工作的信心。
第一是约稿树立信心。约稿是缩短我们与基层审计人员、信息人员之间距离的好形式,起码可以帮助
他们对自己上报的稿件树立信心。因此,信息工作部门应十分注意主动加强和一线审计人员、基层信息人
员的联系,并就我们准备综合的情况、或他们在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他们有针对性的写稿,
对这些稿子如有不能采用的也应向他们说明情况。通过几次约稿建立起正常的联系,建立起他们上报信息
的信心,从被动写稿发展到主动投稿。
第二是改稿增强信心。好的稿子是改出来的,即使一些看起来很一般的稿子,经过资料的补充、角度
的转换、语言的推敲,同样可以出精品。初写信息者往往对重点的把握、方法的运用、角度的选择不够准
确,我们应启发作者从相关方面进行补充、修改,然后再动手对稿子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稿件再传给
作者,征求他的意见,请他最后再从事实上、表述上等方面去核实和把关,以得到作者的认可。同时将改
后的稿件积极向上级机关推荐,促成采用,以增强其写好信息的信心。
第三是用稿坚定信心。稿子发出后一旦被采用,对作者来说就是一种肯定、一种安慰、一种回报,特
别是一些刚写信息的人员,如果几篇信息发出后一点回音都没有,那他对信息工作的信心肯定要受到伤
害。因此,对这些人员,不但要主动约稿、帮助改稿,还适当照顾用稿,并将被采用后的稿件、被上级采
用的稿件及时寄给他们,鼓励其多写稿、写好稿,使其看到希望、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