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春瑜 @ 2002-08-03
走出轮回
王春瑜
四年前,我就下决心编一部在学术水准线以上的《中国反贪史》。
我,一个普通学者、作家,或者套用一句文绉绉的老话来说“一介草
民”,下此决心,纯粹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是的,贪污腐败分子,
肯定没有兴趣来读这部反贪史。但是,我相信有了这部反贪史,毕竟
是支撑起一面历史的镜子,照出前人反贪的沉重脚步、经验教训,重
现那些贪污腐败分子的卑劣嘴脸,在祸国殃民的黑道上走到尽头,掉
进永劫不复的万丈坑。我们的社会,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官本位社
会。我既是无权无势的小民,以个人名义来编这部上、下册91万
字的厚书,艰难可想而知。值得庆幸的是,史学界同道对贪污腐败都
同仇敌忾,欣然参加本书的写作。著名先秦史专家王贵民教授、元史
专家邱树森教授,更是在百忙之中,挤出宝贵时间,亲自动笔,分别
写出先秦与元代的反贪史。其他学侣,也大体如期交卷。我不敢说他
们写的每章每节都尽善尽美——事实上,也从来未必有这样的史学著
作,但他们已经尽力了。我是个很重视友情的人。我很珍惜与本书著
者们的深谊。遗憾的是,年轻的邱涛先生,很有才华,他很快写出了
《中国反贪史》民国部分的写作大纲,但紧接着就被调到党务部门工
作,再没有充裕的时间研究、写作了。征得他的同意,将其写作大纲
附录书末,供读者参考。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写作大纲,希望研究
民国史的有识之士,能够参照这份大纲,将书写出来,则幸甚。
别以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就意味着人人都会动真格地去打
老鼠。反对贪污腐败的神圣事业也是这样。就拿本书来说,作为中国
头一部反贪史的问世,其学术价值、现实意义是明摆着的,出版不应
当成为问题。老实说,现在各种出版基金、补贴,鬼名堂不少,多年
来,我根本不愿与之发生任何瓜葛。但说来无奈的是,本书竟未能在
京中出版界推出。有家大出版社的编辑很想出版此书,该社老总认为
此书不见得好销,执意要砍成二十几万字,我断然拒绝了他的馊主意。
另一家大出版社,对此书很有兴趣,但希望能给该社一大笔出版补贴。
在我看来,他们简直是迹近麻木不仁了!所幸的是,咱们大中国,
“莫谓知音稀”。我给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邓星盈先生打电话,
他当即拍板,出版此书。该社理论编辑室汪编审亲自当责任编辑,
本书的一校至三校,都是他一个人从头校到尾的,其认真、负责精神,
令我感佩。显然,邓、汪二位先生倘若没有对反贪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就不会对本书如此关注。
此刻,北京正刮着大风,尘沙弥漫。明天还将再一次出现可怕的
沙暴。但是,天气再恶劣,也挡不住明媚的春光:鹅黄染透了杨柳;
杏花怒放,灿如云霞,青山如黛,绿水长流。我坚信,只要亿万群众
都能从历史深处走出来,以现代法制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主人的
身份,敦促有司建立起真正的、完备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公仆的机制,
我国的反对贪污腐败的斗争,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成效,从而走出历史
上反腐败的轮回,或“鬼打墙”。读史可以明志,历史能产生力量。
“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时”。春天,应当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