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岛
《启功赘语》中的人生哲理
作者:陆 昕 @ 2000-11-08
《启功赘语》中的人生哲理
《启功赘语》是启功继《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后出版的第三本诗歌集。其间诗
思奇巧,精彩纷呈,自不待言,而我以为,最可观处,是启功通过诗歌形式对人世表象所作的观
察,对人心内里所作的透视以及由此生发出的议论。
这些诗歌较为集中于《古诗四十首》。如其一:“狐饷鹤以盘,鹤宴狐以瓶。鹤喙细
且长,狐舌软而平。喙舌天所赋,瓶盘人所成。天人一参差,万物多可争。”狐与鹤的故事,几乎
人人尽知,耳熟能详,然却无人注意瓶盘。启功则据此而认为,狐鹤,自然而生;瓶盘,人类之
设。人天多逆,故世事纷然,造成“万物多可争”的人世格局。由此引导读者想到“人法自然”或“人
定胜天”的孰是孰非,进而联想人类生存、活动的这个空间。那么,在这个空间,又看到什么呢?
《古诗四十首》其二曰:“市店卖靴鞋,易破复易绽。买者愤不平,讥为‘过街烂’。店主貌岸然,
反问不自辩:‘何以坐轿人,个个都称赞’”此诗类如《卖柑者言》,卖“过街烂”的假冒伪劣者,
有一双慧眼,能超越靴鞋作为生活日用品的一般意义,看到有些人穿了鞋却不用走路,甚至连鞋也
未必由自己来穿。假冒伪劣的真正识家,倒必得是奔着实用目的而来的市井细民。店主的强词夺理
在某种条件下却化作人生哲理,是此诗的巧思所在。对历史人物,启功也以其独特的洞察力表达了
自己的看法,如论到商纣与比干,他以为:“遗传有基因,生活有习惯。人性遇事机,遂成恶与
善。比干以其心,欲使纣心换。纣自求其亡,比干何能谏。”对夫差与伍子胥,则评论道:“可怜伍
子胥,忽近而察远。吴王拥西施,越王尝苦胆。胜败由自招,何待忠臣管。最后吴东门,徒费两只
眼。”对大思想家老子的讥刺,最令人拍手叫绝:“老子论息争,剖斗而折衡。坐骑用青牛,并未徒
步行。所想与所践,从来不能平。煌煌神仙传,胜无聊慰情。”“坐骑用青牛,并未徒步行”,是对
老子“人法自然”学说的批评。由这批评引出的“所想与所践,从来不能平”却揭示了现实中思想与实
践的矛盾从来难以调和的事实。由此,启功对传统文化亦提出了疑问:“经文有今古,理学分朱
王。六籍皆注我,换柱而偷梁。孤证各聘私,舌剑而唇枪。圣人在地下,不如告朔羊。”再进一
步,启功又对圣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诗云:“酸甜苦辣本非殊。且喜频年乐不孤。小子如今才
懂得,圣人从古最糊涂……”圣人糊涂在何处启功在另一诗中作了回答:“……唇焦说诸侯,笔秃告千
古。比屋竟可诛,垂教徒辛苦。”圣人垂教,教的是仁义二字,可几千年来封建统治者的口头上也
许讲讲仁义,行的却是比屋而诛。如此说来,圣人岂不白忙活一场?
启功所以能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对君主、圣人、臣下乃至平民之间各种错综复杂
的关系逐一发出令人再三品味的究问,我以为是他具有这两个特点:一是因拥有广博的知识而善于
独立思考,二是自觉地将自己作为一介平民放到市井中去体验。这就使他的见解比那些高深莫测的
思想家的宏文多了一层亲近感、生动感,使我们在会心微笑的同时发出轻轻感叹。
(陆 昕,2000年11月9日,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