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寄南 @ 2002-08-26
想起范仲淹罢宴
寄南
人如其文,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相范仲淹,在生活
中也是不恋一己之乐,时时忧及他人的性情中人。
《渑水燕淡录》上记载着如下故事:范在分卩州做官时,有天与僚属登楼宴饮,刚刚举杯,忽见几个
身穿孝服的人在整理殡葬用具,他忙叫人去问,原来一位客居本地的穷书生新近病故,朋友们想把他葬到
近郊,但下葬的物品一件皆无。范仲淹听罢潸然不语,再也吃不下去,遂令撤掉宴席,并拿出许多钱叫人
好好安葬这位书生。
罢宴,赠金,算不上什么造福民生的大功大德,但贵为一方之守的范仲淹居然为一名穷书生的不幸而
情动如此,时隔一千多年,至今读起,那体恤民生多艰,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依然令人
荡气回肠,仰慕不已。
民者,国之本也,爱民就是治国。诚如汉代刘向所言:“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爱子、兄之爱弟,闻其
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人非草木,倘若面对饥寒劳苦、翘首望助的情景无动于衷,漠然视之,甚
至挥斥令去,恐怕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何谈为官从政,造福亿万?
有句话,讲了许多年了:“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虽显平、俗,但赤子之心跃然纸上。群众拥护
我们,固然拥护我们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大计方针,但更多的拥护却体现在执行大计方针的具体人身上。
我们不可能认识所有群众,就像老师不可能记住所有的学生一样,可绝大多数群众认识我们,不仅是在电
视上、报纸上,更多的是在大街小巷、田头场边,是在我们为他们办的实事,解决的实际困难,以及待人
接物的言语态度、细枝末节上,看我们官腔十足还是嘘寒问暖,架子大端还是百问不烦。诚如一首歌里所
唱的:“千万双眼睛看着你,千万颗心感受着你!”难怪有人说,官不好当,人更难做。不过,只要我们满
腔热情为人民,时时把老百姓装在心里,写下历史的人民自会给以公允的评价。千百年过去了,范仲淹、
海瑞、包公、于成龙,还有刘罗锅,举不胜举,始终为人们怀念;十年几十年过去了,雷锋、焦裕禄、孔
繁森,英雄辈出,更为人们敬仰,成为戏曲影视永恒的素材,中华民族不朽的楷模。其实,他们所做的并
非都那么惊天动地,大多是我们该做而且完全能做到的事。雷锋送老大娘回家,焦裕禄忍着肝痛看望病
员,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凡此种种,虽小而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碰到,我们有些做到了,有些却未能
做到,有时做到了,有时却视而未见,听若未闻。用老百姓的话说,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德气不足”。古
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崇尚德政,追求德绩,无论做官还是为人,真该我们努力一辈子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