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木 @ 2000-11-10
11月4日 松散派独白
天气渐渐的凉了,妈妈看到邻居家上小学的小女孩坐在其大人的自行车书包架上,起了怜悯心
理,做了好事一桩,用针线为其缝制一个棉垫子。我们刚到一个新居,妈年弱多病,倒已经开始为
他人做起好事来了,还用吴方言说:“格小倌赤屁股坐勒座登(?)上。”我看到这一幕深为感动,
眼睛有点湿润。
像我们这号人较少地关注张家长李家短,心地是善良的,但较少有这类好事有益于邻居。不过
一代代人有一代代人特点,我们创办公益性的网站就是想为社会能做更多的事情。弟弟在西方提供
了上网的技术支持,我在东方负责网络的文字编辑。就我而言,踏上了上网的不归路后,时间更紧
张了。我力争每天读10万字内容,撰写2000字的文章,以及编辑一批精品上网发布。这种付
出没有希望有人回报,若说想有人回报,这就是希望有人来读网上的文章了,能从中得到启示,这
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或聊以为自慰的。
此次想谈谈我的网上日记酝酿过程。有一天,我说我要在网上即时发布这个时代的历史,撰写
智慧城日记,友人说,你不怕暴露隐私吗。过去我的日记绝大多数没有与世人见面,但其中一部分
是可以与人见面,还有一部分只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与世人交谈。
又有一次,我对省里的一位干部谈起我办了一个网站,她戏言说到时候往你那里送点“垃圾”邮
件。我未能收到她的“垃圾”,但近来我倒思考起来,我是不是在制造垃圾。
我过去总是想将日记当作散文来写的,但读读别人的散文,我有时感到我与他们的不一样。我
的日记松散,网上发布的多是读书与思考有关。
近读季羡林老先生为卞毓方散文集《长歌当啸》写的序,他将散文分为松散派和经营派,而以
松散派居多。
杨朔的散文是经营派,尽管形成了一点套路,但在那个时代那种背景下,也是没办法的是,不
管怎样,杨朔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位置。杨朔的散文对我早期写作散文产生过一定
的影响。
松散派的散文如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之类,往往是学者在写大文章时涉笔成趣写点小文
章,这就成了松散派。
就我而言,自我评价是一流官员二流学者三流作家。一流官员并不是说已经是什么高级干部之
意,那倒实在是个小吏,但工作常在一定范围内优秀、先进、第一;二流学者,是因为我以学术知
名,曾获全国征文第一,《中国青年报》等曾作报道,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流作家是说我至
今不是作家协会的什么,“户口”还未报上,尽管有一个有线电视专题节目说我是作家云云,实在是
抬举我。我的专业是经济,文学纯属amateur。但我的后半生不会放弃对散文的追求。
做一个松散派散文作者吧。经营派要惨淡经营,松散派也要呕心沥血。季羡林老教导说,写文
章的人要多读书,中国旧日称之为“腹笥”,就是说肚子里要有货,肚子时没有货,空空如也,即使
再努力惨淡经营,也无济于事,反而会露出马脚,贻笑方家。当然,我也尽可能从松散派向经营派
转变。天下文章以质取胜,这是不变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