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工场
医学创新的激发机制研究续
作者:浦玉生 倪赛男 @ 2002-10-20
医学创新的激发机制研究 续
创新思维的"第七只手"是要有敏锐的"关联性"反应。例如对人、产品、市场的关系要感觉灵敏,才能
把握全局。同时关联性的反应还要能够结合起来,不只是零散独立地抽取其中的关系,而是把各个关联性
因素综合在整体的范围内考虑。敏锐的"关联性"反应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1997年英国卢期林研究所利用体细胞移植技术培育出克隆羊"多莉"。由于"多莉"的基因构图完全同
于提供体力细胞的母羊,再次证实哺乳动物能够进行无性繁殖。同年,美国比弗顿的俄勒冈地区灵长类研
究中心的科学家们也宣布,他们利用克隆技术繁殖出2只恒河猴。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g的音译,其含义就
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就是"生物放大技术"。克隆羊和克隆猴等克隆技术的成功是人类思维关联性的结
果,它将对世界生物技术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创新的"第八只手"是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随时想象事业或策划进行时的状况。想象力是插
在思维肩上的翅膀。这里所指的"想象力"不但指根据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联想,同时也包含了对正在策划
的活动或事业的进程的想象和估计。要善于估计创新活动所进行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和控制整个策划创
意的过程。德国的贝林为对抗白喉杆菌正在一愁莫展之际,日本访问学者北里柴三郎关于中国医学"以毒
攻毒"的医理讲座使他心头为之一振。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成功"白喉抗毒素血清",开创了免疫学的全新
领域。美国的摩顺听了杰克逊讲的"本想吸几口乙醚来解解氯气之苦,结果却昏然入睡"的一席话如获至
宝,经反复试验,他便发明出了一种新型强力麻醉剂。德国的科赫发明分离细菌方法的关键,是寻找一种
即有液体特性又有固体特性的培养基--胶冻,而这又要归功于他妻子的及时提醒。
创新的"第九只手"必须具有丰富的"感性"。创新思维需要理性的思考,但并不是严格的以理性来评判
创新。非理性因素必须克服和弱化,但保留有一份热情与敏感的"感性",存有一份丰富的情感,往往可以
使创新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让患者接受。1920年由强生公司新泽西州棉纺厂的雇员厄尔·迪西森发明。传
说发明的灵感出自迪无森爱上了一位姑娘,而姑娘的手被割破了,于是迪克森为了取得姑娘的芳心便发明
了创可贴。医生们交口称赞邦迪牌创可贴简单、实用、使伤口保持清洁并为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80多
年来,强生公司销售了3000多亿条创可贴,现在已经生产出防水型创可贴、弹性创口贴。用于大伤口创口
贴和专为儿童设计的动画创可贴等。传说邦迪牌创可贴还能作为修补汽车漏气的散热器和代轮胎代用品。
简直神了。
创新的"第十只手"必须具有"多种角度思考"的能力,才能采取系统概念和战略的构造。多角度的思
考,一方面可以开拓创新思维的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创新思维尽可能全面而不失偏颇。多角
度的思考,才能较全面地营建出创新思维的系统结构和创新思维的战略构造。因为这两方面都不是单一的
角度、单一的内容就可以实现的,必须是全局统筹,全面思考。比如,在三国以前,古人动外科手术,采
用的放血法,使病人晕过去,然后进行手术,这种方法危险性极大。神医华佗从人酒醉后知觉麻木得到启
示:能不能采用一种方法,让病人像醉汉一样无所感觉呢?华佗经过多方探索,发明了一种"麻沸散",病
人服后就失去知觉,这样能够成功地开展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创举,而公元1800年美国人莫
尔顿用乙醚开始作全身麻醉,比华佗晚了1600多年。无独有偶,我国赵生才受鱼汤凝固的启发而发明了不
用开刀手术就能完成的栓堵节育法,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
创新的"第十一只手"要求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工作"。被称作"日本的爱迪生"的中松义郎(1928--
)的思维方式就是多种角度思考的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松博士的发明灵感和同喷泉般地涌现,
任何一种平常人不起眼的事物都可能激发出他灵感的火花。据理力争996年日本发明家协会统计,他在
1995年底已经申请了3000多专利。创新工作的主线与支线同时并进。即使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也可以
妥善地处理工作。这一点要求似乎更高。它要求医学家要有"分身"面"不分心"的能力。既注重主线工
作,也不忽略支线的辅助,不但"胆大",还要"心细"。尤其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到"忙而不乱"。的确是对精
力和能力的一种严峻的考验。这一条件,是应付大型的复杂的确创新思维工程所必须的。医学创新不仅仅
在技术领域,也在管理领域。康新医院以"关爱大众健康、追求医学创新"为宗旨,彻底改变病人就医中三
长一短(挂号、交费、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现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特作以下规
定:导医小姐必须全程为病人导医。导医小姐或护士陪同或代为病人挂号、交费和取药。病人来康新医
院,护士应为其端上一杯开水。导医小姐向病人介绍医生擅长,供病人选择医师。医师接诊后必须常规的
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作相应的检查,详细的记录病案,作出诊断。医师必须提出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案
(或用药方案),征求病人的意见,并尊重病人的选择。医师应该根据病人的疾病,向病人介绍该疾病的
发生机理、症状、检查的方法和治疗手段,服药的注意事项、今后的预防。医生还应对病人的饮食习惯,
最适宜的菜谱,工作环境,应有的心态,最适宜的保健品以及饮茶、喝咖啡、冷热饮料、吸烟对身体的影
响作全面指导。就诊时间每一病人一般不得少于30分钟直到病人满意,由病人说"再见"。推行这些举措为
每一个医务人员提出子更高的要求。
以上的十一种条件,十一个特征,似乎让人感觉过于苛求。但是,医学创新的"十一只手"并非不能捉
住, 通过训练和实践就可以养成,但这同样也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医学创新的"十一只手",实际上也指出了创新思维原理中重要的因素--让自己的头脑这块调色板尽可
能丰富,才能尽可能地创作出更具创造力的作品来。
主要参考资料:
浦玉生 倪赛男《论医学创新中的灵感思维》,《医学与哲学》1999年4期
浦玉生《创新 经理 商战》,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张冬林、翁启文《创意思维》,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
梁广程《灵感与创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
《科学》杂志2000年各期
作者:倪赛男 浦玉生 电邮:info@zhc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