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八大机遇
作者:了望 @ 2002-11-17
了望新闻周刊分析中国不容错失的八大战略机遇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本月十一日出版的《了望》在“十六大特别报道”中,以“机遇”为主题,全面分
析了未来中国将面临的战略起点、战略机遇等。
《不容错失的战略机遇》一一详解摆在中国和中华儿女面前的“八大机遇”。
文章在前言中说,中国人一直到现在都忘记不了近现代历史上曾错失的几次重大战略
机遇。因为错失机遇,中国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前半叶间,度过的是风雨飘摇、国弱民穷甚至任
人宰割的屈辱日子。
历史学家说,浑然不觉“外面的世界”而沉浸于“天朝上国”迷梦中,是导致错失重大战略机遇的主
因。
文章认为,上世纪后20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国力倍增,
不仅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敬,更使自己站在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起跑线上。
文章强调,但中国还难以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被世界各国都看作是“重要
战略机遇期”的新世纪头二十年,正以格外紧迫的心情,表现出非同寻常的重视。
机遇之一 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安宁期”
过去20多年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和平外交努力功不可没。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判
断,今后一二十年,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全球化也不可逆,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可
以继续争取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精力搞好自身的经济建设。
从国际形势走向来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说,国际力量对比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相
当长时间内,世界格局仍将是一超多强局面,当然,不确定性也会增多。
阮宗泽认为,就中国而言,在可预见的未来,除台湾问题外,很难有别的事态能把中国卷入战争状
态,从而中断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趋好,是中国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
一大有利条件。新世纪开始后,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将重点转到经济合作上来。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
易区的工作正如期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东盟国家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是他们可以利用的机遇,而不是威
胁。他们也希望能通过和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达到共赢的局面。
机遇之二 确立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战略地位的“孕育期”
全球化和多极化乃世界潮流所趋,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全球化增强了大国利益倾向,从而为多极
化注入了新的动因。另一方面,全球化加剧了大国实力变动,从而为多极化提供了新的条件。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伯里教授预计,如果中国能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如2010
年以前),以7%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和相应的贸易增长率发展下去,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会达到2万亿
美元,贸易进出口额会达到1万亿美元,均占届时世界该两个总额的5%以上。即世界经济大国的两个条件
都具备,成为多极世界经济中的新的一极。
机遇之三 在世界科技新高潮中加速腾飞的“推进期”
用“日新月异”形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再恰当不过了。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越来越直接。可以肯定地说,未来一二十年,世界性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基础大创新,科技将继续
取得巨大突破和发展,高新技术的迅速商业化将不断开拓出超人意料的世界新兴市场并激发出巨大的市场
需求,这不仅给全球经济发展,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推动。在这样一个新科技时
代,打赢一场事关新世纪全局和本国地位的科技大决战,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大国的战略目标。西方发达国
家的科技实力占有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在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有了技术跨越的机遇。就我们来说,
在许多方面,不必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发挥后发优势,改造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
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认为,针对处在突破边缘的科技领域,中国只要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
选择几个我们确实有优势、影响面相当广,而且带动力量相当强的领域,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命科
学,力求重点突破,走在世界前列,就能实现跨越发展。
机遇之四 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高水平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成熟期”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王文元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战略机遇。因为经济
全球化促进了全球性的经济结构大调整。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吉耀说,整个来看发达国家现在都处于调整产业结
构的过程中,都力求在不断产业输出中占领先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将制造业向外输出和转移,对中
国新世纪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机遇之五 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磨合期”
加入WTO,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创造了机遇。“走出去”自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
内容。从现在的国际形势看,“走出去”战略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走出去,会开辟发展的新天地。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认为,在今后几十年,穷国生活水
平带来的挑战将是世界发展的一个机遇。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劳动力、产品和金融市场等市场要
放开;其二是人力投资,包括教育与培训;其三是经济要开放。
机遇之六 解决我国现行体制和结构深层次矛盾、加快制度创新的“突破期”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目前改革攻坚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胶着”状态。因
此,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我们不仅要解决尚未解决的体制和结构方面的深层次矛盾,还要针对国内外新的
环境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
常修泽认为,从总体上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存在三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市场化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第二类问题是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形
势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第三类问题是改革主体本身的制约问题。
机遇之七 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的“成长期”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发现机遇、利用机遇,促进发展的主体。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
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巨大压力。
但王文元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国的教育发展不上去,这么多人又没有技能,那么
这13亿人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反过来看,如果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人力资
源。两个方面都存在,关键是我们怎样做。如果着眼于人才向世界市场输出,中国的人力资源将是一笔巨
大的财富,而且将面临着大好时机。
机遇之八 不同文明的融合给弘扬中华文化带来的“拓展期”
“9·11”事件导致的后果并不仅仅是一个全球性的反恐战争,它还有别的意义。阮宗泽说,就是促使
更多的人思考和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和共处,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当成为相互联系、合作和
发展的纽带,而不应成为冲突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陈德照分析,21世纪,不是一种文化吃掉另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代替
另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这个趋势中,渊源深厚的中华文化将迎来新的发展高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