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林
成语故事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欧阳玲 @ 2002-11-22
民间成语故事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深圳 欧阳玲
民间成语故事是历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是各个历史时代产物,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
知识和道理。民间成语故事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等的培养。本文主要介
绍民间成语故事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的神奇力量,以及民间成语故事的教学。
汉语是世界上古老而又发达的语言之一。汉语有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形式的固定语词组,成语就是其中
一种,并长期被广泛地使用。
成语是历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是各个历史时代的产物。对于成语的解释有很多种。如:1915年《辞
源》"成语"条说:谓古语也,凡流行于社会,可证引以表示已意者皆是①。1935年《中华国语辞典》"成
语"条说:在社会上通行的一种现成语。象"熟能生巧"就是②。1959年完稿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
有进一步的了解。《现代汉语词典》"成语"条说:人民长期以来习惯用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
组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
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懂得意思,如"杯弓蛇影"、"朝三暮四"等③。民间成语故事大都是从古代
寓言、故事、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的,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美丽动听的故事。心理学
家研究发现,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如果我们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来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看法,陈述一种观点,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暗示,从中领
会中国文化的魅力。
下面就来谈谈民间成语故事神奇的教育力量
一、 民间成语故事可以扩大幼儿视野、增长知识、丰富词汇
民间成语故事是历史文化的智慧凝聚,是各个历史时代产物,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
知识和道理,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民间成语故事通过典型的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
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民间成语故事
又能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一个好的民间成语故事,语言规范,简洁明了,幼儿在听故事中学到大量的新
词和优美的语句,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发展他们连贯性语言。
二、民间成语故事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幼儿年龄小,与他们讲道理,有时他们会听不进去。这时给他们讲一个生动真实、充满情趣的成语故事,
让他们在故事的引导和启发下,作出正确的目标选择,效果就非同寻常了。
在幼儿园的班里总有一两个攻击性行为比较强的孩子,他们在游戏中不友好,常出现推人打人独占玩
具等不良行为,老师调解也难以达到目的。明明小朋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有一次,明明生病了没有回
园。老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于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听了成语故事《以仁会友》:从前,
有个叫何武的人,他为人仁厚,遇事总是将心比心,要别人如何去做,他首先会做到。在汉武帝时,有一
个叫戴圣的名士,以《礼经》著称于世,并与其叔父戴德一起被世人誉为"大小戴"。何武发现了这个戴圣
常不奉法行事,因而造成许多冤案。何武并不为他的学问和名声所顾忌,毅然向朝廷举奏了戴圣为官的过
失和不法行为。不久,朝廷免了戴圣的官职,戴圣很生气,一有机会就和别人说何武的坏话,何武知道后
笑了笑,没有去计较。一天,一个朋友告诉何武:戴圣的儿子犯了罪,被抓获后押至何武处听候处理。戴
圣认定何武这一次会将他儿子置之死地,整天茶饭不思。出乎意料,何武公正判决,戴圣儿子没有被判死
刑。戴圣对比自己以前所为,从此深深敬佩何武的宽厚仁恕,逢人便夸何武为人,并登门拜访,两人从此
成为好朋友。听完故事后,老师让小朋友讨论何武为什么能和戴圣成为好朋友?让幼儿去领会其道理。最
后,将明明生病的情况告诉小朋友,并说老师非常想念他,幼儿听后,也纷纷说:"我也想他!"这时老师
提议大家打电话去慰问他。当明明听到老师、小朋友打电话,真是开心极了!有的小朋友还去探望他,有
的关切地问:"你还疼吗?"有的小朋友说:"祝你快快好,早点来幼儿园和我们一起玩。"孩子们浓浓的友
爱打动了明明,使他体验到关心别人和被别人关心都是非常快乐的事。不久,明明病好了,他回园那一
天,小朋友开心极了,问这个问那个,拉着他一起玩游戏,告诉他幼儿园发生的事。从此以后,他打人推
人的现象减少了,幼儿之间打人的现象减少了。
三、民间成语故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个独立能力强的孩子,在他未来生活道路上,往往敢于拼搏、有创见、意志坚强,能主宰自己的命
运;一个缺乏独立能力、缺少毅力的孩子,则常常表现出意志脆弱,依赖心十足,做事虎头蛇尾,没有主
见。因此,如何正确培养幼儿坚持性,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讲,孩子的意志相对脆弱一些,遇到困难、
挫折的时候往往容易退缩不前。这时特别需要老师、家长及时关心和鼓励,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但应注
意的是,孩子需要的不是苍白无力的语言说教,而是那些富有形象、鲜明感人的具体东西。
琪琪是位聪明的小姑娘,她很喜欢弹琴,每次在表演区活动时,她总爱学着老师的模样,边弹琴边唱
歌。琪琪妈妈看见琪琪那么喜欢琴,于是便买了架钢琴,并请了位老师来教琪琪。一天,琪琪妈妈跑来幼
儿园说:"老师,现在琪琪在家不肯练琴,还说以后都不学琴了。"老师听了后没有和琪琪讲大道理,而是
耐心地坐下来,邀请她一起看书。老师拿了一本民间成语故事书,讲起了"半途而废"的故事:古时候,黄
河边上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远道访师求学。过了一年便回到家中,妻子问原因,原来是乐羊子想家了。
妻子走到织布机跟前拿起剪刀,说:"这布是由一根根丝织成的,现在如果剪断了这布,那么之前我做的就
没有用了。你在外求学,也是要一点一滴积累,如果学了一半就回来,这与剪断这布有什么两样呢?"乐羊
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重新外出求学。七年后学了很多本领才回家。乐羊子的故事打动了琪琪的心灵,
这精神像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后来的日子里,琪琪认真地学钢琴,每天坚持练琴,有时还在小朋友面前表
演。这一次,民间成语故事又再次发挥了他神奇的力量。
四、从民间成语故事中培养幼儿创造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正是有创造思维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创造思维的
人才能在未来社会里,挑起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担,所以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期是智力发
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成语故事教
学中,老师注意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例:一次,老师和幼儿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幼儿听完后都说故事
中的农夫是个小傻瓜,又不动脑筋,又想抓到兔子。于是老师便问:"小朋友如果你是农夫,你会怎么
办?"幼儿想出许多的办法,有的说:"我会买几只兔子,让它们在树下玩,把树林里的兔子都引出来和它
们一起玩,然后我便抓住它们。"还有的说:"我会象猎人一样,在树林里挖几个洞,等小兔掉到里面,我
就把它们抓住"……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已悟出了故事的道理。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
的人物,使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成语故事确实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和幼儿开
展民间成语教学呢?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教材,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事物,单一明确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
们全神贯注的倾听故事。还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开展成语教学。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为了使幼儿能集中精神听故事。在讲故事之前,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气氛。教师与幼儿尽可能地坐
得近些,使每位幼儿都能看清楚老师的表情、动作,教师也能边讲故事边看幼儿,便于进行感情交流。
三、图片、图书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中班的民间成语故事教学中,尽量少用故事挂图。因为民间成语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本身
就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性,只要老师采用亲切、形象的语言,准确、生动地再现故事情节,同样能帮助
幼儿感知故事内容,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事情,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在特定环境下干什么,从而激发起
他们的真实情感,使他们如见其有、如闻其声。而且幼儿好奇心强,并好幻想,没有故事挂图,他们的思
维和想象就不会受挂图中一人一物、一草一木等固定格式的限制,感受故事中生动语言的描述,插上想象
的双翼,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故事意境中,天马行空、其乐无穷。当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特别是前期,
适当使用故事挂图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是很必要的。对于大班幼儿还可以在讲述了故事后,把有关该
故事的书搜集起来,投放到图书角,让幼儿自己去阅读去讲述。
四、利用可自由组合的民间教玩具
游戏性与直观性是幼儿学习的最大特点,在开展民间成语故事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在语言活动
中设计提供大量立体教玩具,供幼儿操作练习,包括纸偶、泥人、木偶、指偶、头饰和各种道具,以及背
景图片和服饰,让幼儿操作这些道具来讲述、表演故事。
五、利用各种电教设备
幼儿对动画片很感兴趣,因此可以让幼儿看《中华成语故事》的VCD,在看的过程中加以指导。每次
看《中华成语故事》时,幼儿都很认真,收到很好的效果。幼儿午休前,可以会让幼儿听《成语故事》的
录音磁带,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教育作用。
六、根据班上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即是随人、随事、随物、随时、随地开展成语故事活动。这种随机教学法可以让幼儿得到深
刻理解和感受、效果非常好。
民间成语故事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凝聚,而且也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近年来, 不少外国人迫切希望
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语言文字,而民间成语故事就向他们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令他
们在轻松的欣赏之余,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在民间文化的熏陶中,如果我们坚持
开展民间成语教学,必然会使我国这一文学宝库里璀灿的明珠--成语延续下去,以更高的姿态代代相传、
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