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惠 @ 2002-11-27
我们所能拥有
张晓惠
又一出人间悲剧上演:辛辛苦苦将女儿抚育成才的山村老汉赵玉令在留美的博士女儿携夫还乡之时,
却狠心举起了斧头砸死了熟睡中的女儿女婿,有多激烈的矛盾冲突多大的感情创痕值得下如此毒手,亲身
父亲啊!
就为那3000美金吧,为患癫病的儿子向在美年薪近10万元的女儿女婿开个开口也不算为过;在美生活
多年的女儿女婿拒绝的确有点不近人情但也不应该因此就走上不归之路吧。赵老汉在看守所中脸上挂着微
笑决绝地表示决不后悔,只求速死!然而,然而他的脸上却不停地淌着泪水。这泪水所包含的内容已不值
去考究,只是,心中涌上许多如果。
如果做父亲的在举起斧头之时,想到女儿牙牙学语叫着“爸爸”那可爱宾神态,如果想到女儿一步步考
上大学、研究生又留美深造给全家带来的喜悦与荣光,想到多年未见的女儿这次终究是衣锦还乡看望父
母……手中的斧头还会不会落下?!再有,如若山民父亲和受了多年西方生存方式影响的女儿女婿能进一步
沟通的话,也不至于如此家破人亡吧。
如果做女儿的在为3000美金拒绝父母之时,想到自己的今日起步于山沟中生活的父母的辛苦劳作、节
衣缩食,想到自己多年在外求学父母的思念和牵挂,想到父母的请求也只是为了患病的同胞兄弟,哪怕是
尽可能地给予父母于感情和精神上的抚慰,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生硬拒绝而导致命丧黄泉吧。
可是,血的事实不允许有“如果”,人生和生命中常常是不能也没有“如果”的。悲剧已经酿成,留给世
人的不是事件本身的推究,而是酿成悲剧的根本成因:金钱与亲情,道义与利益的纠葛与冲突。
自古以来,在我们这个从伦理纲常到现实生活中都重情讲义的国度,在商业化的社会和浮躁势利的社
会,“情”和“义”是日益缺失了,较之于“钱”和“利”而言,只能是冠冕堂皇地放在口头和文字上,有的甚
至是赤裸裸地无须一层遮羞的面纱。赵老汉与其女儿女婿的作为都是忽略了亲情和道义而只看重的是钱和
利,惟利是图、惟钱是尚已如一种流行在蔓延甚至是滋长。在现今,轻情重利弃义逐利的人往往活得比重
情讲义的人滋润而风光。。当然,我不否认这世上有真情有美好,我们常在媒介上看到这样那样令人感叹
不已甚至潸然泪下的世间真情,我也在我的文字中常诉说和呼唤美好,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得承认,这
些美好尽管灿若天边的星辰,闪烁着道德的灵光,但也如那遥远的星光一般微弱。
但究根本而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生命之中真正该拥有、能拥有的又有什么呢?
在人生的旅途上行走跋涉,在这多元价值观纷至沓来的日子,我们努力我们奋争我们咬着牙向前走甚
至哭泣。也许得到什么可在得到的同时又在失去更重要的。有时我们如溺水的人一样总企求在有限的岁月
抓住一些什么,可往往抓住的又只是一些表象一些假象,过眼烟云残羹剩水。不否认人生必须有金钱和利
益,但钱和利的好处应该是使人活得更为自由,但通常我们看到的的却是金钱带来的悲哀乃至悲剧。有了
些许钱想有更多的钱,为惟恐失去既有的钱奔走钻营甚至不择手段,糟糠之妻父母高堂在钱利面前不值一
提的例子太多了,比若赵老汉和其女儿女婿,许多人从根本上说又好到哪里去呢?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一
样罢了。
真正拥有的是物质所买不到的,人生的真价值应是超乎钱利之外的。穷也罢,富也罢,忙闲也罢,守
住一份真情,关注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才能拥有满怀的幸福和一生的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