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网络时代:科学与艺术的重逢
作者:王强 @ 2002-12-06
网络时代,科学和艺术的重逢
在19世纪和20世纪相交的年代里,物理学上的一些伟大发现,引起了自然科学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
彻底摧毁了原子不可分割的旧观念,更新了对质能关系、时空的新观点——这场革命引起了部分科学家的恐
慌,他们惊呼:“物质消失了!”
正是在这种对理性力量不乏怀疑的背景下,电视艺术诞生了。本雅明将摄影术和电影的发明视做“机械
复制的艺术”时代的到来。从那时到现在,与艺术有着密切关系的听觉与视觉两方面的工具的改进大大改变
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世界已经进步了很多。今天一个普通家庭拥有的平均计算能力要超过30年前全世界运算能力的总和。
随着数字化把物品的重量降低到几乎为零,我们的生活空间将越来越大。互联网络将无所不在,几乎所有
物品都将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徽章、手镯、眼镜、项链、胸针、耳饰、儿童玩具等,都可能成为无线通
信设备。21世纪仍将是信息革命的时代,计算机结构和功能将向着微型化、超功能、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
发展,比目前最快的台式计算机运算速度快200万倍的“蓝基因”计算机将在5年内诞生,模拟人脑认识思
维过程的新概念计算机将有可能问世。在20世纪和21世纪相交的年代里,信息技术缩小了地球,科技革命
改变了世界,比特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是一个持续飞速前进的过程。一些专家预测,到2020年,人类的科学技
术知识大概要比现在增加3至4倍,到2050年,今天运用的科学技术知识可能只占那时所拥有知识的1%。
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生物芯片、细胞工程、智能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激光技术、
海洋工程、机器人技术等重要尖端科学技术将有新的突破。
人制造了机器,未来是否会出现比人更聪明的机器?许多科学家断言,21世纪机器的智慧,会迅速超
过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智慧之和。最迟到21世纪中叶,计算机的智能也许就会超出人类的理解能力。但这些
对未来的预测,已经成为令一些研究人员担忧的噩梦:比人类还要聪明的机器会不会对人类怀有恶意?机器
将征服人类吗?日本高级通信技术国际研究所硅脑制造工程负责人德加里斯说,他一直为一种想法而心绪不
宁,那就是他创造的东西可能会“把我像苍蝇一样拍死”。
现代科技革命正在进一步深化。很多未来学家向人们描绘着下个世纪人类美好的生活,但同样有不少
学者以忧郁的眼光看看周围发生的一切:环境污染,人性的消失,核战争的危险,艺术韵味的凋零……
在对信息技术既有欢呼又有忧虑的背景下,网络艺术诞生了。由于技术因素的制约,它还远没有成
熟,但它毕竟标志着“数字化艺术”时代的到来。
就文化而言,多元取代了单一,商业取代了专业,人们可以选择的文化样式是多种多样的。20世纪以
前,纸上艺术和舞台艺术占统治地位,进入20世纪以后,电影、电视、密纹唱片、广播等电子视听艺术逐
渐取代了它们的统治地位,为大众不断提供流行的新名词,并引领着流行时尚。20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
末,随着计算机领域的迅速发展、技术和渗透,三维动画在影视制作、流行音乐、广告中越来越多的运
用,多媒体艺术勃然兴起,网络艺术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
网络,使个人电脑成为一台欲望机器。网络艺术的存在说明,艺术与技术,寻求真实和美与寻求实际
效用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了。
网络艺术创作手段与传统艺术迥然不同。网络逐渐深入千家万户,网络艺术作品逐渐增多,意味着我
们应该扩大艺术创作的定义。
在看到网络艺术在艺术上的不足的同时,也不应僵化地坚持传统艺术的单一性、纯洁性。传统艺术在
交互性、可视性、趣味性、资料的丰富性、研究的便利性、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等方面的不足,正是网络
艺术之所长。
总之,网络改变了人类生活,网络艺术改变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艺术”。
一个多世纪之前,福楼拜乐观地预见了科学和艺术的未来:“艺术愈来愈科学化,而科学愈来愈艺术
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
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他的预言是否真的在实现?科学和艺术会在人类文明的山顶相逢吗?
王强《时代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