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2000-11-12
建筑沙龙
诗在本质上是人从精神上对世界、生命的围隔。诗,是围隔了的世界和生命。诗,是世界和生命
的围隔。
建筑哲理诗当然也是这种围隔了。它围出了求生存的意志,隔出了求生存的空间。
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大跨度结构体系、悬挑结构体系和其他结构体系
的肃然起敬,正是人对自己的求生存意志的敬畏。
人是通过上述几种建筑结构的语言围隔出了一个舒适的人造世界,一首哲理诗。在寒冷、漆黑
的夜,这诗给人以温暖、安慰和柔情或一个温和恬适之乡。
人是个怪物。他时时处处都要依赖大自然,但又时时处处刻意要同大自然隔着一层。
建筑是从大自然中派生出来的空间;是一种新的自然(a new Nature)。
学会倾听建筑哲理诗是哲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卓越的建筑诗人往往出来代替哲学家,写出
自己的诗,自己的哲学。学会倾听建筑哲理诗,恰如我们学会倾听“宇宙神秘的音乐”(to hear
the mysterious Music of the Universe)。
其实,宇宙才是一首最伟大的建筑哲理诗。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the earth's ecosystem)又何尝不是一首伟大的建筑哲理诗?
如果说,人学会了建筑,掌握了、学会了说多种建筑结构体系的语言,那也是大自然通过“基
因”遗传给我们的。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之子。
人从他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在开始伸手要求一个人造世界。
人只有当他同人造世界捆绑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
人只有通过建筑哲理诗,才能把握到自身的存在。
只有人才能把握到自己的存在。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树木是有的,但它不存在;马是有的,但它
不存在。
文明程度越高,人就需要同大自然隔着一层,他(她)的人造世界品种也越多,越精微,越
考
究。
文明人处处被自己构筑的大大小小的世界包裹着。人需要这些壳。避孕套也是壳,一种无可
奈
何文明壳。
文明人用各种材料,通过各种方法,把自己从大自然中围隔出来。将一个个围隔出来的世界叠
加起来,集合起来,便是所谓的“人造世界”。
人是一种很娇气的动物。人不能直接暴露、直接 生活在大自然中。
注意“围隔”这个动词。所谓技术,便是围 隔。工业、农业、医学....的目的,都在围隔。
以上便是人类文明哲学一条最重要的原理。
夏天,男男女女都爱戴上太阳眼镜,为的是 保护眼睛,避开阳光(大自然)直射的伤害。
这正是“围隔”。雨伞、雨衣也是“围隔”。
猫、狗、牛、羊、乌鸦、杜鹃、黄莺等动物戴太阳眼镜吗?300年前,工业
革命以前,人戴太阳眼镜吗?
人们看到,羊一年四季就是那身皮, 那身毛。人则不然。人要根据外界
(自然界)的气温来增加或减少人身上的衣服。羊可以直接同大自然保持一致,
人则办不到。人借助于衣服,把自己从大自然界围隔出来,人才感到舒适,自
在。至于当今的空调,是更明显的围隔。
人,说到底,是一种围隔了的动物。围隔既文明。
当然,建筑也是围隔。人借助于建材,从大自然空间围隔出一个人造空间
来,这便是建筑空间。——我偏爱有关建筑的这个定义。
我沉醉于对天地人神这四重结构作一种普遍的、哲学上的概括。我便爱建筑
的形而上、本体论。
可以看出,建筑是人造世界的一个组 成部分。在本质上,它同衣服的性质是一 回事:主要从
于两重目的:满足一定的 功能使用要求;满足一定的审美要求。
所以,建筑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是两
兄弟。
是的,建筑哲学第一原理应首先指出 原始状态的大自然,或叫赤裸裸的大自然 (Nature
in the wild),对于人类来 说,决不是舒适的,友好的。于是建筑空 间的创造活动便成了生存
的必需。所以, 从建筑诞生之日起,建筑就是同生存哲学 捆绑在一起的,而且绑得很紧。
有人把建筑说成是“存在主义建筑”。 因为,这个术语更能一语道破建筑的原义 和本质。它具
有一种悲壮性。我生性讨厌 悲哀,偏爱悲壮:寒日无言又西下,白露
萧萧洞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