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浦玉生 @ 2002-12-17
古轩亭口
浦玉生
曾经三次赴浙江,尽管因为读过鲁迅的书,且做过稽山镜水的神游梦,亲历绍兴还是第一次。一下榻
宾馆,时间是下午五点,买了一份地图就匆匆上街散步,第一站看到的是“古轩亭口”。还是鲁迅说的“丁
字街”,在路中间有一建于1933年的“秋瑾烈士纪念碑”,蔡元培先生撰写的碑文。
“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是铁骨铮铮的鉴湖女侠秋瑾英勇就义的地方,烈士的鲜血曾
浸红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
在未读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之前的童年,我就听说因为用人血馒头治病的事,我的心为之颤抖。后
来中学课文中读了《药》这篇小说,那“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
过洋钱,捏了捏,转身去了。”这里不仅动词用得好,也深深的撼动了我的心。小说中的人物夏瑜,隐喻清
末革命党人秋瑾。秋瑾在徐锡麟被害后不久,也于1907年7月15日凌晨遭清政府杀害,当秋瑾被押上刑场
砍头示众时,周围拥挤的看客大都是她的同胞或同乡。看客们有的吐出舌头,有的踮起脚尖,他们谈笑自
若无动于衷。撼动我的不是因秋瑾被杀而生发的恐惧,而是为国人的素质与灵魂而发出的感喟。正因为这
样,鲁迅先生才颖然悟出:医治国人的肉体不如拯救国人的灵魂。
带着满腹思忖我走过府山上的风雨亭,从这里可以俯瞰当年拘押秋瑾的典史署。亭名叫“秋雨亭”,取
烈士的绝命词“秋风秋雨秋煞人”之意。柱上有孙中山挽女侠的对联:“江户矢丹忱,盛君首赞同盟会;轩
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临亭咏句,如见女侠之行迹。
近一百年过去了,不能否认国人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标志着人们精
神世界的宽广。每个人都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物质的生命称之为肉体,精神的生
命称之为灵魂。失去灵魂的肉体实际上已没有存在的必要,而灵魂闪烁的肉体才能创造辉煌的价值,从而
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