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惠 @ 2002-12-19
生命的选择
张晓惠
其实,你很好是可以不拿起这支笔的,你可以和别的女子一样,除了上班、家务再与女友喝喝下午茶
呷呷咖啡再去女人街选选漂亮衣服,紫澜门或是伟伦时尚,最多再看看闲书,不是也蛮好,蛮好的吗。可
是。你却偏偏拿起了笔,拿起了笔来记录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对生命的感悟。你就这样写了,写了觉得
自个儿心中舒畅,拳头大的心儿一日日开阔博大起来,眼中的红花绿草多了起来,生命中的坎坷苦难风霜
雨雪对于你来说是从埋怨到感恩,你更从简单中看到深刻,从深刻中悟出简单。于是花开花落似水流年,
你写啊写的,文字原来只是你用来记载、挽留生命的一种手段,现在却成了生命的目的。
生命的选择——写作于你。
你永远忘不了你是在那个仅有一面之交的养鹤女孩为一只鹤的飞翔而自己折断了生命的羽翼以后流着
泪水而拿起的笔,你也忘不了你在那偏僻的乡村小学看着那五十年代毕业于名牌高校的头发花白的老教师
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刻钢板那如雕塑般的身影给你带来的震撼和感动。你将这些记了下来写了出来,你没想
到你那稚嫩的笔写下的真实的故事在熟悉和不熟悉的生命中发出的强烈的回声和引来的相识不相识的友
情。你更忘不了那驯鹤女孩的父亲万里迢迢从齐齐哈尔赶来,从女孩的墓前带走了一捧盐碱土又指名要了
你那篇《鹤也依依人也依依》;甚至,仅仅是你的一篇文章使一对濒于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于是,你就
越发放不下手中的这支笔,写啊写的这么多年你觉得写作不仅对自己值,对别人也值,对这个社会也值。
写作真好,生命真好。
其实,写作的过程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选择了写作可以说就是选择了压力和痛苦,一如那次作代会
上一位老者所言:文学的阵地上躺着无数文学爱好者阵亡的尸体“,听来惊心动魄。还有一位诗人以”一地
撕碎的纸片“来诉说出不了好作品的无奈。其实,你并不是为了出名为了写出什么惊世之作,你只是为了你
自己的心。对你而言,写作更多的是一个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一个推已及人感同身受的过程,一个与自己
对话争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痛苦有忍耐有迷惘更有豁然开朗。这个过程更是让你更清醒地了解自己和自
身的现状,自省自个儿的心理需求,调整你的视角与心态的有益的过程。写作让你从中看到了生活的本质
生命的真谛,看到了人的不可知的创造性,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对精神的向往还有神圣、高贵、道德、
尊严等等,世界在你面前更为广阔,人生在你眼中更加神圣。
人哪,就是这样,许多事情越是清楚就越是小心,越是明澈就越是如履薄冰,正如一位著名诗人为你
所题:“惜墨如血”,那使你更不改轻易下笔落文。很多的时候你只是在想在思索,一直到心中那股激流强
烈地涌动涌动不可遏止,你才打开电脑让那股激流跃然纸上。于是,释放,于是,心安。寒冬里,一脉暖
暖的阳光照射进你的胸怀;炎夏中,一股清凉沁入你燥热的心田。
其实,对很多的人来说,文章算什么呢?文学算什么呢?又不能当饭吃,当权力和金钱对社会对价值
观的垄断对生活的无所不在的渗透,人的道德感的沦丧,良知的泯灭,所有这些都在扩展和影响到生活的
每一个细节。文学已成了没落的东西,写作的人也正在成为这个时代不合时宜的人。你知道你们这些“爬格
子”的人内心和外界许多的格格不入,但你从来不想放弃,不想。因为,你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因为你是
一个——人!留下内心和情感的真实,留下这个动荡又激情时代的证言,留下你用生命对高贵、神圣的诠
释,留下你对善良、美好的关注,还有无可比拟的真情和爱,这就是你不会也从不想放下笔的理由,其实
这也正是文学在任何社会任何制度下永不退场的理由。这是人类和社会的选择,也是你自己永远的生命选
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