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浦玉生 @ 2002-12-27
神奇的五谷树
浦玉生
五谷树,我并非是第一次见到;但谈赵村的五谷树我是不久前才见到,此次到蒋营镇后,又到收成
村,谒晋王墓,然后才一路颠波到了谈赵村。建湖县蒋营镇的区划调整后,该镇谈赵村和黄李村合并成五
谷村,这五谷村就是五谷树的所在地,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盐阜大地上的五谷树,思来品去,曰:“神
奇”。
据地方史志记载,明清时,盐城西北乡即有3棵五谷树:一是在高作镇的大卜舍,二是在芦沟镇的西
舍,三是在蒋营镇谈赵村。大卜舍和西舍的2棵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尚存谈赵村1棵,树高7米左右,
有合抱之粗,春天开白花,夏天结果,无核,所结之果似稻、麦、黍、稷、豆,故称五谷树。
由于年代久远,谈赵的五谷树主干中空,合抱之木在2002年夏季被暴风刮断,好在是神树,她从树根
处伸出新枝,古老而新生的枝叶依然郁郁葱葱,建湖县将其列为县级保护文物,砌了围栏,吸引了海内外
的人士前来观赏。过去来谈赵观五谷树的,多从水路而来,现在交通便捷、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多从陆路
而来。当地人称五谷树是奇树,若果实形似稻谷,则当年稻谷丰收,若果实形似高粱,则旱作物丰收。此
外,对水旱灾也有一定的预卜作用,若果实呈鱼形,则当年雨水必大。
五谷树来自何处?说法不一,相传为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携回中国,共两株,这是其中的一
株,原树栽于南京古庙内,后被蒋营镇收成村的一渔民移植于此,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本人喜研乡邦文献,更爱做田野调查,在书斋里、在前人的材料中,东抄西抄,剪剪贴贴,应该说也
是一种诠释、考证性的学问和学术,但是往往很容易走上歧路,且缺乏真实可信的资料,又失却了鲜活的
艺术原创力量。到文化现场上去、到田野遗址上去实际察看,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有道是“魂在路
上”。这种不见于《辞海》的五谷树,在盐阜大地上还不止一株。近年来我在建湖县蒋营镇九龙口小岛上和
盐都县北龙港镇正德庵院墙东也各发现一棵,非亲见,我无以为信,竟然这些在史籍中没有记载的却由我
亲历了。据传九龙口的五谷树也是从谈赵村移栽过去的,而北龙港镇正德庵前身是龙王庙,是明代开国谋
臣朱升的后裔为祭祀龙王爷保护一方五谷丰登而兴建的,至今朱升墓就离五谷树不远的地方。该五谷树相
传是南龙港进士胡勉任浙江杭州知府时,于1420年朝谒圣果寺带回来献给该庙的,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了。这两棵五谷树,与谈赵村的五谷树一样,是广博、丰盈与神秘、微妙的融合体,一个在寻常地理位置
中孕育的奇特之物。如果她在北京、上海的近郊,抑或在沪宁线上,星期假日肯定会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
的驻足观赏,然而这在当地已极少被人提起,很多人已见奇不奇了。
五谷树久负盛名,明清两代文人雅士题诗撰文的颇多。明代赵善政《宾退录》载:“胡惟庸家中有一
树,名五谷树,夏月其实若稻麦者,则其年大有,若为鱼形,则其年大水”。不过胡惟庸被朱元璋“炮打功
臣楼”处死灭族,五谷树是否幸免于难,不得而知。明代学者周晖《金陵琐事》也曾专门记载:“五谷树有
二株,一在皇城内,一在报恩寺,不但结果如五谷,亦有似鱼蟹之形者,乃三宝太监西洋取来之物”。清代
周宝英诗云:“种自西洋来,佳名五谷树。但看树婆娑,便知丰欠岁。”清代陈文述诗云:“楼船十万泰西
回,此树曾随泊越来。移植远从鹦鹉地,扎根终傍凤凰台。种分萧寺双株老,花为丰年几度开。野史纷纷
说三宝,貂镗亦自不凡才。”
“造化钟神秀”,奇特之树都已化为诗人、作家、学者胸中的自然,文章出手自然崛然不凡。然而更多
的当地人面对神奇之树却不以为奇,奇则不以为奇,则为大奇矣!
智慧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