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社区
从佛界走向凡间的塔
作者:浦玉生 @ 2002-12-27
塔
浦玉生
塔的本意只是一种坟冢性质的建筑,专门埋藏释家舍利和佛门高僧涅(般字下有木字)后的遗骸。谁
见到塔就会激动,激动于它的峻拔、高显,它的坦然、自信,它的似乎出世又似入世,它的天长地久。
当年秦皇汉武都曾为迎迓想象中羽化而凌虚的仙人,大兴土木建造高层楼台。佛教东渐后并成为中国
国教,社会上对佛的尊奉之至诚便无以复加,塔也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超凡脱俗的塔,它雄踞于官家大宅之上,给人以佛法无边的神秘感和超然物外的崇高感。如东台的海
春轩塔人们习惯称之为西溪宝塔。相传唐朝贞观(627-649年)年间尉迟敬德监造,塔身砖砌,高20米,
七级八角八面,无台基,塔内空心到顶。当时西溪以东就是大海,建海春轩塔的目的主要是导航,可以说
它是一座方向塔,当时渔民称之为“定海神针”、“镇海塔”。古人曾有诗云:“西溪塔影寒山月,东海钟声
古寺风。”至今此塔仍有“孝母塔”、“尉迟塔”之称。
佛教境界的塔,它令人景仰以至敬畏,但它给人的感觉总的说是稳固、可靠,是一个绝妙的归宿。如
建湖县朦胧塔在射阳河与西塘河汇合处,塔高16.7米,塔形为三级八面,呈楼阁式,古朴雅致。塔内有
地宫,呈八角形,每边长55厘米,深1.47米,宫内有葬舍利的函,根据藏物判断,该塔建于北宋元丰年
间,修复于明代。民间传言,捡起一个瓦片插入塔缝内说是腰不疼,人们总是宁信其有。
功能嬗变的塔,由原来的圣葬发展为可供人们登高揽胜、了望敌情、借景入园、远观近赏的功用。如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观鹿塔,拾级而上,再借助于望远镜,你可以将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一览无
余。这使我想起在南昌滕王阁上欣赏到的一切,在这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样美好的事物都具备
了,展示的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城市的标志。
形形色色的塔,此时此刻已经从佛界走向凡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