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关于开发区投资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张洪达 @ 2000-11-12
关于开发区投资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盐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洪达
盐城经济开发区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的开发区相比,在地理位置、硬件设施和经济背景上相对处于弱
势。经济发展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综合比较优势的竞争,我们既然无力改变历史形成的区域位置,那
么优化投资软环境就成为我们营造比较优势的现实选择。近几年来,盐城开发区在加强投资硬环境
建设的同时,始终不懈的注重投资软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发展
的小气候。
一、以功能建设为基础,坚持体制创新。从1997年开始,我区开始实施以招商引资为中心的二次创
业。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以招商引资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与开发区自身体制功能的严重不足形成巨大
反差。为此,我们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经过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我们的艰苦努
力,逐步健全了体制功能,基本实现了“一站受理、封闭运作”和“区事区办”的要求,建立了在全省
开发区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管理体制。同时我们针对投资优惠政策比较零碎、透明度不高的缺
陷,制定完善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优惠政策,对土地出让、财政税收、建设规费、投资纳税奖励、招
商引资奖励等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透明度高、规范性强,并实行“阳光操作”。对重大项目则采
取“一事一议、一项一策”,提高了政策兑现的灵活性和技巧性。
二、以高效快捷为目标,加强机制建设。针对进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在机关逐一推
行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进区项目会办制、项目建设开工协调制、项目现场联合巡查制、建
设项目跟踪督查制,对进区项目实行“项目通行卡”制度,建立了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实现了一
卡在手、全程监控的目标。199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决定》,对项目审批登
记、规划征地拆迁、生产要素供给、建筑装卸运输、村组矛盾协调、优惠政策兑现等诸多环节的操
作执行,明确了时效和标准,通过新闻报刊向社会公布,有效地纠正了办事推诿扯皮现象。
三、以招商安商为根本,全力搞好服务。投资外商由于语言不通、人际生疏、申报内容不明、办理
程序不清,投资困难重重。为此,我们扩大和健全了进区项目特别是外商投资、外商独资项目审批
服务的代理范围,实行全程义务代理。“门难进我来进、脸难看我来看、事难办我来办”,先后为外
商独资的盐城运智公司、盐城冠华公司、江苏韩光公司办理进区生产经营的各项审批手续。今年又
仅用十个工作日就为江苏佐藤公司办结各项审批手续,实现了我市日商独资企业零的突破。日商大
为赞叹,迅即决定扩大投资,增资100万美元,此后还邀请了日本、台湾的朋友来盐城开发区投资
发展。开发区实施全程服务、义务代理赢得了外商的高度信任,也有效地实现了我区“以商招商”的
目标。
四、以更新理念为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几年来,我们顶住巨大的社会压力,对近200名准备调入
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区外人员,一律不进,有效遏制了机构人员不断膨胀的势头,为实
现“小机构、全功能、精人员、强能力”奠定了基础。1998年,我们利用“为企业服务办实事”活
动,对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不适应招商引资二次创业要求的思想作风以及相应的制度、机制进行
了全面排查整改。1999年我们又通过“开发区人形象意识”大讨论,把思想教育推上了新台阶,形成
了具有强烈现代意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说到、做到”、“迅速出击、立即行动”的开发区理
念。今年上半年,开展了“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水平”的系列专题学习培训。与此同时,大力倡
导“一切以投资人至上”的观念,努力实现“零差错行政”、“无梗阻服务”。
几年来,盐城开发区始终不渝地注重软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还将为不断把投资
软环境提升到更高层次而积极探索。
一是要解放思想,营造更加开明、开放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核心功能,也是开发区实
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表明,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生产力的大发展。要获得外商的亲
睐,必须与外商交朋友,实现思想的有效沟通和行为目标的高度吻合,观念陈旧、思维狭隘不可能
做到“亲商——安商——富商”。追求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投资客商的本质要求,我们只能应
其所需;要求便捷高效迅速进入是每一个投资人的基本愿望,我们必须降低“门槛”;各国各地客商
有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我们无权为其设定道德规范。我们要不断在树立正确的开放观、发
展观上下功夫,牢固确立以投资人为“上帝”的基本观念和“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理念,营造比较
开明、开放的思想环境。
二是要改革创新,建立完备、高效的投资服务体系。在软环境建设上,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旧的管理体制的掣肘、传统行为方式、行为习惯的羁绊,必须有创新的精神和勇气;面对我国即将
入世的新环境,更要有创新智慧。目前我区正在清理压缩规范各项收费,逐步向“无收费区”过渡,
筹划成立“投资服务管理中心”、“外商服务中心”、“收费结算中心”、“投诉举报中心”等,旨在建
立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投资服务体系。
三是要动真碰硬,切实加强对投资服务的监督。由于部门利益、个人权力的驱动和固有思维习惯、
行为方式的影响,改善软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教育、倡导,必须下硬功夫。为了加强对投资服务的监
督,几年来我们逐步建立完善了以管委会和行业行政主管为主体的层级监督、与行政监察审计相结
合的专项监督、以项目通行卡和投诉举报为载体的社会监督,实行三位一体,全程跟踪,严格考
核,动真碰硬,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不改作风就变位子。几年来,我区在投资服务方面受到诫勉
谈话的有十多人,一些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考核中被扣罚浮动工资和奖金。
四是要常抓不懈,始终绷紧招商引资主弦。投资客商是投资软环境的直接受用者,同时也是最具权
威的检验者,对投资软环境建设成效的评鉴只能以投资业主为座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区域经
济竞争的日益激烈,投资客商对软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再加上不同地区间投资服
务体系的互相借鉴,原有的比较优势很容易弱化、丧失,因此,软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
程。一段时期,我区对投资软环境进行系统整治以后,得到了投资商的称赞,一些同志产生了自满
情绪,纵比横比都认为自身不错了,产生了松懈思想。针对新出现的问题,我们及时开展了“开发
区人形象意识”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绷紧扩大招商引资、实现跨越式
发展这根弦,努力为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挑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