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盐文化公园
《盐城风》专题片之一:施公遗踪
作者:乔木 @ 2003-01-11
《盐城风》专题片之一:施公遗踪(脚本初稿)
乔木
字幕:先生豹隐海东边,水泊阳山写英雄。
虫鱼残碑足迹在,耐庵不是“亡是公”。
画外音并画面:施耐庵纪念馆是盐城市旅游新十景之一。
位于大丰市白驹镇花家垛岛的施耐庵纪念馆,占地20亩,是依仿清代“施氏宗祠”原样、以展出文物史
料为主要内容来纪念古典文学巨匠施耐庵先生的专题人文纪念馆。
纪念馆建筑风格独异,古色古香,前后三进,以偏殿、半亭环绕相连。当年“施氏宗祠”的中厅为书
坊,供艺人说《水浒》,后厅为福荫堂,供奉始祖施耐庵及其后裔的神主牌。
施耐庵纪念馆馆藏丰富、史料详实,有费孝通、启功、冯其庸、峻青、陈立夫、武中奇等名人的题词和各
种名人字画1400余件;有各种《水浒》版本100余种;有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的“施氏家谱”。在陈列厅内
展出《施氏长门谱》、《故处士施公让墓志》、《施让地照》、《施廷佐墓志铭》等数以百计的珍贵文物
史料,能为你解开七百年的“施耐庵之谜!
施耐庵(1296-1370)生活于六七百年前的历史苍茫处,21世纪的今天要了解施耐庵,一个很重要
的途径是寻访施耐庵的后裔聚集地和施耐庵的流徙处。将出土文物、文献资料、民间口碑综合起来进行全
息思维,施耐庵研究定会出现一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的景像!
画面:不久前,《盐城风》摄制组作了一次“施公遗踪”寻访途中。中国水浒学会学术委员浦玉生(字
幕)在大丰市白驹镇向施耐庵20世孙、兴化学校校长施桂才(字幕)了解施氏家谱及施氏祖传的对联抄
本、并与施耐庵纪念馆馆长窦庆元(字幕)一同前往兴化市施家桥、施苑庄等地寻访施氏后裔。
画外音:据施氏后人相传,施耐庵兄弟三人,老大名叫彦端,字子安,即施耐庵,传为大丰白驹和兴
化施家桥一支;老二名叫彦明,传为苏州阊门一支;老三名叫彦才,传为兴化施家庄一支。20世纪50年代
初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刘冬等人,根据周扬、邓拓的批示文化部曾组织聂绀弩、徐放等人对这一带考察过,
从徐放、刘冬等人的调查结论来看基本认定,苏北施彦端就是著《水浒传》的施耐庵。沿着徐放、刘冬半
个世纪前的考察路线,浦玉生并进一步赴山东、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对施耐庵的流徙处一一作了考察并
进一步破解了施耐庵之谜。
字幕:施耐庵后裔聚集地:大丰市白驹镇茅家园、狮子口村施家舍等;兴化市新垛乡施家桥村、何家
桥、盛家村施家舍;兴化市大营乡清水湾、张金村、施童舍;兴化市合陈镇胜利村施家舍、施苑庄。施彦
才的后裔在兴化市施家庄。画面:兴化市施耐庵陈列室施氏家谱图表。
画外音:施耐庵九世孙有五个,名奉桥、隆桥、石桥、板桥、柳桥,奉桥、板桥、柳桥,其后人分别
在兴化市施家桥的前桥、后桥、西桥,奉桥之后人一部分在大丰市白驹镇,隆桥之后在兴化市合陈镇胜利
村施家舍,石桥之后在白驹镇狮子口村施家舍。
施耐庵,元末明初泰州白驹场(今大丰市白驹镇)人,约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离年七十五
岁。相传,他是贫苦的弄船人的儿子,童年随父至苏州,13岁时入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19岁中秀才,
28岁中举人,到当时的京城大都(北京)会试,落第,因国子监司业刘本善的推荐,补山东郓城儒学训
导,得以遍搜梁山泊有关宋江的英雄事迹,35岁时中进士(一说赐进士,或乡贡进士),后“官钱塘二
载”,因与当道仅贵不合,辞官而去,隐居在张家港河阳山、江阴祝塘大宅里、大丰市白驹、兴化施家桥以
及淮安(楚州)一带著《水浒传》。画面:大丰市施耐庵纪念馆陈列的生平资料、碑廊、神主牌、墓志
铭、出土文物等。
字幕并画面:施耐庵墓志铭(淮安王道生):公讳子安,字耐庵。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司钱塘二
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追溯旧闻,郁郁不得志,赍志以终。……
画外音及画面:施氏后裔为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修祖坟,二是建宗祠,三是续家
谱。施耐庵墓在兴化市施家桥,距白驹镇12公里,建于明代初年,后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民主政府重
修。苏中二分区专员陈同生手书“大文学家施耐庵之墓”,兴化县县长蔡公杰碑文题词:“余酷爱《水浒
传》之含义深刻,尤慕先生之萃励襟怀,爰重修其庐墓,以为后人风。……”相传这是施耐庵生前选定的风
水宝地----狮子地,墓前临河,河中有一个小岛,像绣球,施、狮谐音,有“狮子盘绣球”之说。施氏宗祠
原址在大丰市白驹镇北大街,这一带是清石板的街道,从附近保存的明代花墙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个古老
的街道,仿施氏宗祠原样的明清建筑施耐庵纪念馆在今天的白驹镇花家垛上。白驹施氏宗祠每年春秋两祭
(施耐庵的生日忌日,即分别是三月初二,十月初二),香火极盛。都是男人们去,由族长读祭文,宗教
仪式极为隆重,需用猪鸡鱼六只眼祭祀。施氏宗祠大门1938年被日寇烧毁,1946年为了苏中“七战七
捷”的需要,被解放军折去军事上急用。神主牌就是在施启章家中发现征集到的。当时其父施文秀将其放在
床铺里,后来怕抄家,又放在猪圈里,才得以保存下来。刘冬、聂绀弩、徐放等都来访过。原件被聂绀弩
拿去,后有复制品给了施文秀。现存大丰市施耐庵纪念馆。1981年陈远松、施华松到大丰县大道公社和瑞
大队第五生产队施俊杰(时年63岁)家征集到《施氏家薄谱》,这就是国贻堂《施氏家薄谱》,国家二级
文物。家谱内收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施耐庵第十四世孙施封写的《施氏长门谱序》和杨新撰《故处士
公(让)墓志铭》,以及一世至十七世系名单。一世祖彦端,字耐庵,元配季氏,申氏。
施家桥寻访画面和字幕:施耐庵18世孙、族长施锦福,(1996年)施耐庵诞辰700周年主祭人:听先祖们
说过施耐庵先在白驹场隐居,后来张士诚兵败后,朱元璋要清剿张士诚余部,在白驹蹲不下去了,隐居到
施家桥芦苇荡中间一个高墩子上著《水浒》。这里港汊交错,芦苇丛生,与《水浒传》中所写石碣村并无
两样。施家桥原名倪邵庄,后因施氏子孙繁衍,将村名改为施家桥。
施苑庄寻访画面:
我们从白驹海沟河河南向西到大营,这是元末泰州白驹场张士诚农民起义屯兵的地方,所以地名称大
营。
施家舍施启章是施耐庵后裔第18代,他54岁,曾担任过生产队长,该村原有61户人家,208人,其
中施姓48户,这儿是施氏九世孙二房施隆桥的后裔居集地,施启章家的房屋是古色古香的,屋顶是小瓦盖
的,“屋檐滴水”(即瓦当)有的是古的,其中有一块还刻着“福禄寿禧”。屋内为小砖木质结构,梁柱上隐
约可见两副对联:前面是“天开黄道日,地转青龙时”,后面是“金龙盘玉柱,丹凤绕栋梁”。
此次相约耐庵20世孙施桂才、施耐庵纪念馆馆长窦庆元一起前往施家桥是乘摩托车去的。知道了这班
辈记得是20个字:“年堂文启圣,才子发英贤,永远佳吉祥,福共海天长”。施耐庵元配季氏,继为申氏。
季氏生了两个女儿,申氏生了儿子施让,这一支就是施让----施隆桥的后代。关于班辈的联语“海天长”,
据考本有对联:“寿同山岳永,福共海天长”。据发现《封神演义》95回有诗:“纣王江山风烛短,周家福
祚海天长。”另明代徐渭《英烈全传》11回有诗:“从此山河知有定,雄名应与海天长。”据分析均与张士
诚农民起义有隐晦曲折的关系。
施桂才有联语一本,其中有祖传下来的内容,除了施氏宗祠、神主牌、祖宗遗训等我们已经知道的对
联外,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对联,如“天地献奇山水文章星斗画,祖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据考福建漳州
最高的土楼---和贵楼,以宣传以“和为贵”思想的对联,与该联略有不同,嵌“和”“贵”二字,联云:“和
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而施桂才抄联“山水文章”疑为指写梁山水泊的《水
浒传》。
返回的路上,想着那副对联:“天开黄道日,地转青龙时”。白驹场有五大姓:陈、杨、李、施、
卞。白驹陈氏祖先陈佑之来自苏州,陈氏宗祠也有一楹联:“虎阜家声迁白阜,元龙豪气壮青龙。”这里虎
阜即苏州虎丘山,指苏州;青龙是白驹的青龙桥。
容与堂百回本《水浒传》第九回也有一个联语:“门迎黄道,山接青龙。”在这之前的描写与眼前景致又增
添了几份的相像:店主人道“只在前面,约过了三二里路,大石桥边,转湾抹角那个大庄院便是。”……过得
桥来,一条平坦大路,早望见绿柳荫中,显出那座庄院。四下一周遭一条阔河,两岸边都是垂杨大树,树
荫中遭粉墙。转湾来到庄前看时,好个大庄院。但见:“门迎黄道,山接青龙”。
元末泰州白驹场张士诚起义影响深远,当地民间传说称张士诚是“青龙转世”,江南江北都有以“祭张
王”(地藏王)习俗,但在明代专制时期以地藏王过生日(农历七月三十)作掩护,而施耐庵又参加了张士
诚的农民起义。郭发财有《纸房子》一书,其中提到长老们在宗教仪式上唱的《开教令》,诗云:“天开黄
道日,红教大吉昌;英雄来聚会,禀开忠义堂”。(字幕)“天开黄道日”与《水浒传》中的忠义堂挂起钩
来了。
白驹建盐场始于元代,建场前名为颜陆村。北宋时属楚州盐城监,元朝设丁(溪)小(海)草(堰)
白(驹)刘(庄)五场,隶属扬州路泰州海陵县。历史上白驹曾属过兴化、东台、盐城等地,今属大丰
市。
白驹的文化底蕴可追溯至《诗经》,《诗经》上说:“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皎皎白驹,食我藿场”等等
(《白驹》)。乡镇的地名白驹出处与《诗经》结缘的在盐城市境内也仅为白驹一名。
白驹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由《水浒》的书名中“水”字,使我们自然地联想到的就是所谓的“江湖”。
对“江湖”一词的解释,起码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语义学的,是江河湖海等的自然存在,一是社会学的,
就是所谓“身在江湖,心在魏阙”,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白驹镇地处204
国道,即范公堤,是范仲淹在做西溪盐仓监时所修。《水浒》是以泰州白驹场张士诚农民起义为背景的,
张士诚在草堰北极殿举义,离白驹不过15里,所以《水浒》最初名称《江湖豪客传》,这“江湖豪客”太露
骨,还是“水浒”较好。施耐庵隐居白驹著《水浒传》,当是与《诗经》的隐义有关。《诗经》上说:“古
公 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周朝古公 父迁于岐山,奠定了周王业的基础,使国家渐具规
模;此处暗合张士诚农民起义,建国号大周政权的历史。
白驹与水浒的典故均出于《诗经》。“浒”(hu),水边。《诗经·王风·葛(艹字头下三个田
字)》:“绵绵葛(艹字头下三个田字),在河之浒。”“浒”(xu)地名用字。江苏吴县有浒墅关;江西有
浒湾。以上是《辞海》的解释。应该说,“浒”是一个较为冷僻的字。然而研究江苏兴化的地理发
现,“浒”作地名(自然村)的是屡见不鲜。如东浒垛、西浒垛等,这么多用“浒”作地名是由于这儿是垛
田。不知生活在兴化、大丰一带水网地区的施耐庵不知是因为有“浒”影响了书名《水浒》,还是《水浒》
书名影响了兴化人。
落霞画面并画外音:白驹有水浒气。这儿有看不完的水乡风光,听不完的渔歌唱晚。真是“神州何处无
施族,唯有此乡认祖宗”(张惠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