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木辑 @ 2003-01-12
江泽民诗作数首
乔木 辑
一、 诗赠“亚洲论坛”
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上向“论坛”赠诗一首,全诗如下:
万泉气象新,水阔晚风纯。四海群贤聚,博鳌更喜人。
书赠博鳌亚洲论坛
《情系中华》发表了江建高的专稿,介绍了江泽民主席分别作于19
88年和1998年的两首诗作。
二、背影名文四海闻
1988年 江泽民为朱自清九十诞辰题诗,诗为:
“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
江泽民的祖父是江南一带有名气的画家,其父亲、叔父也是当时扬州有地位的文人,可谓“家有诗书传
子孙”。江家与扬州籍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家是世交。该诗首句“背影”即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
影》。次句是忆先辈之友谊。“波老”指朱自清的父亲。波老与江家祖辈父辈交往密切,情谊笃深。第三句
中“清芬”、“正气”分别是就朱自清待人接物和人格气节而言的。如其《背影》就是写情的至诚之文。末
句是就朱氏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而言。全诗内容涉及江朱两家的交谊,朱自清的文品人品及其广泛影
响。表现手法上有实有虚,有点有面;在诗律上合辙押韵,粘对工整。
三、东瀛禹域谊相传
如果说江泽民《题朱自清九十诞辰》是一曲平易中见深情的“先贤颂”的话,那么这首《访仙台》则为
借古鉴今的“和平歌”了。诗为:
“丹枫似火照秋山,碧水长流广濑川。且看乘空行万里,东瀛禹域谊相传。”
1998年11月底,江泽民出访日本时专程访问仙台市,并作此诗赠给当年鲁迅先生学过医的仙台医科
专门学校(即今日本东北大学)。赠诗时,他解诗说:“山”指青叶山。次句象征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
长。第三句借用了唐朝诗人王维送别阿倍仲麻吕诗中的句子“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末句“东
瀛”、“禹域”分别指日本和中国。诗首句写访日的时令、景色,青叶山上的丹枫鲜红似火,象征着中日友
谊的赤诚、浓烈。青叶山山麓有日本人民1960年建成的鲁迅纪念碑。访问时,江泽民一行在仙台市市长的
陪同下前往瞻仰纪念碑。次句“广濑川”当是广岛和濑户内海的简称。“丹枫似火”和“碧水长流”,虽都写两
国友谊,但前者突出的是友谊之热忱,后者却强调友情之纯洁、久远。
三、四句联系起来看,在“乘空”———凌空万里中看世界、看中日两国,世界变小了,两国间的距离缩
短了,言外之意两国间的交往和友谊也就更密切了。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史。在唐朝,江泽民家乡扬
州的鉴真和尚不畏艰险,六次东渡,将中国的佛教、医药学、建筑、雕塑传到了日本。日本的遣唐使、留
学生、学问僧也大批前来中国。如吉备真备在唐18个年头,钻研儒家经典,学习律令、礼仪、天文、历
法。阿倍仲麻吕则善诗能文,同李白、王维友谊深厚。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孙中山15次去过日本。中国
许多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如陈独秀、周恩来、鲁迅、郭沫若、何香凝等都在日本学习和生活过。但历史无
可避讳,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华战争,致使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经济损失
6000亿美元以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四、登黄山偶感
黄山乃天下奇山,余心向往之,终未能如愿。辛巳四月廿五,使得成行。先登后山,再攀前峰,一览
妙绝风光。见杜鹃红艳,溪水清澈,奇松异石,和风丽日,山峦起伏,峭壁峥嵘,云变雾幻,豁然开朗,
此黄山之大观也。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更感祖国河山之秀美,特书七绝登黄山偶感一首以记之。
遥 望 天 都 倚 客 松 ,
莲 花 始 信 两 飞 峰 。
且 持 梦 笔 书 奇 景 ,
日 破 云 涛 万 里 红 。
江 泽 民
四月廿七于黄山
五、七绝一首赠卡斯特罗
朝辞华夏彩云间,
万里南美十日还。
隔岸风声狂带雨,
青松傲骨定如山。
辛巳春日重访古巴次韵唐朝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书赠卡斯特罗同志)
江泽民
二00一年四月十二日于哈瓦那
智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