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岛
画家也为京剧狂
作者:申江 @ 2003-02-10
画家也为京剧狂
APEC上海年会期间,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展出的26幅色彩绚烂的京剧人物油画,着实让各方嘉宾
惊叹了一回。
纯粹的红、纯粹的黄、纯粹的绿、纯粹的蓝,原本是梵高画中常见的颜色。不曾想,当这些颜色运用
到表现中国国粹———京剧的油画上,如此恰如其分。看着《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杨门女将》、
《钟馗捉鬼》……仿佛能听到台上的锣鼓喧闹、听到京腔京韵的“行云流水”。
贵妃是这样诞生的
刘令华原是西安美术学院的教师,去年成为上海宽视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的签约画家后,才落户上海。
被宽视老板相中的原因很简单他在1999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上展出的那幅油画———《岁月》。《岁月》
画的是一位西藏老妪一张饱经沧桑的脸,那种细腻和狂放结合的特殊表现形式,让宽视老板看到了刘令华
的潜质,执意说服他加盟宽视。
过去以西藏题材为创作源泉的刘令华刚加入宽视时,为主攻方向苦恼过。“画什么呢?”刘令华拿出自
己以往的作品逐一琢磨。“对,我还喜欢画京剧人物。”老板和策划们看到刘令华手上的《杨门女将》,眼
前一亮,拍板定案:就画京剧人物,这是国粹!
刘令华画面中大块大块纯色彩的应用,不难看出梵高的影子。刘令华说:“梵高、莫奈、高更都是我的
所爱。”这种“所爱”,在京剧的锣鼓家什、华服丽饰和挥洒的气势中得到了宣泄和张扬。绚丽的色彩、靓
丽的人物,也恰合市场口味。于是,他的成名作《贵妃醉酒》诞生了,在今年上海东方国际拍卖公司举办
的春季拍卖会上,《贵妃醉酒》创下了100万元的高价。对此刘令华有着北方人特有的坦诚:“说白了,
这些画很讨巧———老少皆宜。但这只是我的中间阶段,我相信以后一定会超越现在。”
难忘的看戏经历
1984年,刘令华阴差阳错考上了西安美院版画系。自己喜爱的国画、油画、水彩画,只好挤时间
拼命画。刘令华说:“没想到,这样反而成全了我融合各家风格的学习机会。”难怪,在他的京剧人物画
中,可以看到工笔描绘的精致的脸,看到版画中才有的大胆黑色。
爱戏,是刘家的传统。可刘令华过去所有的戏都是从电视里看到的。直到1993年才第一次真正看
京剧,“我那时的工资不过三四百元,常常到月底就要盘算借钱度日。那年,我第一次到北京观看博览会
时,恰逢老舍茶馆开张,上演京剧《霸王别姬》。第一排的票要140元一张,我在售票处前转了几圈,
狠狠心,决定买张最贵的票。难得看一次,一定要看得清清楚楚。你知道吗,我当时每天的住宿费不过2
0元!”
那场“奢侈”的近距离看戏,给了刘令华持久的震撼。在他的画中,对京剧神韵的破解开始成为画的主
题。
曾被称为“玫瑰王”
本次APEC会议期间,刘令华的巨幅油画《世纪玫瑰》,挂在国际会议中心七楼宴会厅门厅。21
朵怒放的玫瑰,吸引了中外贵宾流连的目光。当时国际会议中心门厅刚好有一个空处,组委会的意思是这
里不挂京剧人物。刘令华想,“再画一张玫瑰吧。”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时,他笔下绚烂的玫瑰,曾让他
赢得“玫瑰王”的称号。
“我真的很幸运。如果没有宽视的策划,我的画很难挂在APEC上,最多就是成功地举办个人画展。
这样想想,也觉得心安一些。”刘令华说。
刘令华的年薪比人们想象中的要低很多,问他有没有觉得吃亏?他说:“帐要看怎么算。没有宽视,我
的‘今天’不会这么快到来……老板待咱像‘哥们’,咱也不能对不起他———画画的就讲究个交情。”
独在上海好寂寞
在西安,刘令华是“富有”的,铁哥们一大堆———可以喝上点小酒,聊点心里话。在上海,刘令华则有
点孤独,“除了公司同事,我真的一个朋友都没有,有时候想找个人说说话都难。”好在有太太和女儿伴其
左右,算是聊慰思乡之苦。刘令华说,除了守着电视看京剧、看足球、看碟片,他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去菜
场买菜。
细看刘令华的京剧画,总觉得女角的脸孔都有些相似,弯弯的眉毛,翘翘的嘴角。刚巧刘夫人从旁边
的房间走过来,眉眼间简直就似画中人。我问:“夫人被你当成模特了吧。”刘令华笑了:“我见她第一眼
就觉得她可以入画,谁知从此便跳不开她的影子了。”“你们的恋爱很浪漫吧?”“她……是我的学生。”刘令
华老老实实地答。
申江服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