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惠 @ 2003-02-26
女孩玉玲
张晓惠
随着乡、村干部在田埂上走啊走的,在那座破旧的小房子前停了下来。这就是玉玲的家了。一个身穿
蓝花棉衣的小女孩在一群村民的簇拥下站在门口迎着我们。
我叫吴玉玲,今年十四岁。女孩声音脆生生的,杏核眼,尖下巴。这就是这座房子的主人了。玉玲父
母早几年就相继病故,只留下比玉玲还小一岁的弟弟,姐弟俩相依为命。平时怎么过的?摸着玉玲的黑亮
亮的小辫忍不住问。感觉到小姑娘的脊背挺了挺:早上将一锅饭煮好,和弟弟吃了一起上学,中午用青菜
烧汤热一热,吃了再去上学。玉玲一点也不怯生,对着我们去慰问的市、县、乡一行人。
玉玲家的房里暗暗的,窗户是用塑料布蒙的。外间是客堂加灶头,里间丁字形搭了两张床。床上的薄
被叠得整整齐齐,在铺着打着补丁的草席上透着丝丝寒意。靠墙的一根尼龙绳挂着毛巾和衣服。其中的一
件可能是玉玲的外衣,上而用一块纱巾蒙着。房间清冷而洁净。
引人注目的是那墙壁上的一张张奖状,仔细看看,大部份是玉玲的,从二年级到初一,三好生、优秀
少先队员,玉玲头昂得高高的跟着我看她的奖状。我说玉玲你成绩很好啊,是的,玉玲毫不掩饰自己的娇
傲:我在班上不是考第一就是第二。和弟弟哪能个好啊?我好。玉玲又补了一句:他还小啊。大一岁的小
姐姐对我们说:今天又出去玩了。一付小大人的模样。
墙边,有几只麻袋,玉玲告诉我都是稻子,这两天庄上的机器忙,反正过年的米有了,等过了年再
去“机米”。这么重,谁去啊?玉玲奇怪我提这样的问题:当然是我去啊,向邻居借自行车推着去。三年前
就是我去了,现在,弟弟也能帮着一起推车子了。
玉玲家的外间北墙上,贴着花花绿绿的旧持历,引人注目的是北窗旁挂着一面一尺见方的镜子,镜边
贴了两幅对子,上联是一帆风顺,下联是万事如意。一看就知是初一学生、十四岁的玉玲所写,孤儿的心
愿。有点心酸我背过身去,玉玲却微微笑着:我的字不大好。我的数学成绩比语文好。玉玲手脚麻利地将
小方桌上一盆青菜(洗干净的)、一碗肉圆(邻居送的)往里推了推。
收下我们送去的衣物、食品,玉玲稍稍有点腼腆:其实,我和弟弟还是能过得去的。将我们带去的书
立即仔仔细细地送进了房内,放到了自己的枕头旁。握着玉玲粗糙却小手我说我们要走了,玉玲低下了头
又很快地扬起了她那光滑洁净的汪脸:我会好好学习的,不辜负你们。
天很冷,玉玲家门口的池塘被薄冰封了,可一簇簇汪草却已顽强地呈现出片片嫩生生的新绿。走过田
埂,走上大路,回过头看小玉玲还站在池塘边,鲜艳的红领巾在料峭的寒风飘动如一束明丽的火焰,在冬
日旷寂的田野格外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