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高安 @ 2003-03-12
不能“麻木”
王高安
“做了十几年官儿,收了十几年礼,整麻木了!我不是管他们要钱,收这十几年礼也不是咔嚓一下整万
儿八千,一年年送,礼钱数水涨船高——觉着有啥了不起!人就这么整麻木了!”这是吉林省白山市政协原
副主席李铁成在法庭陈述时说的话。
据《报刊文摘》报道,李铁成在担任靖宇县县长和县委书记期间,借调整、提拔干部之机,大肆收受
贿赂,款物折合人民币144 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据统计,全县160 多名科、局级以上干部,
除李本人和他的妻子外,几乎无一人不为了“政治前途”向他行贿。
“守身如玉当慎初”。 万事皆有初,不少违法犯罪行为,无一不与当初不慎的“第一次”有直接关系。
一旦有第一次,接着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李铁成的“麻木”,也许就起源于有人送100元钱或很不起眼
的东西,收下后也许他心里还很慌,过几天才平静下来的第一次。但是,有一就有二、有三,后来一次收
成千上万元,眼睛眨都不眨——“麻木”了——1999 年靖宇县财政收入只有1920 万元,城镇人口月收入不
足230 元,李铁成在这一年却利用职权收受贿赂44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2.29%。可见,腐败分
子是从“一”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一次”,就是关隘,就是“缺口”,如果不很好地守
住“初”字,就极可能被“初恶”所误,导致终生悔叹。
一位生物学教授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直接放入一个盛着沸水的盆里,青蛙立即拼命跳出逃跑。
把青蛙放进盛着冷水的盆里,然后把盆放在火上加热。青蛙在盆里悠哉游哉,水温的升高它浑然不觉。还
没有等到盆里的水沸腾,青蛙就早死在里面,漂浮到水面上了。
李铁成自然非青蛙可比,但是他的“麻木”和青蛙的“浑然不觉”倒是如出一辙,他的政治生命的终结和
青蛙的一命呜呼也无什么二致。于是,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么一个模式“麻木——死亡”。
不过,笔者认为,李铁成的“麻木”,实在是低层次的“麻木”。因为我党在“进城”之前,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中央就建立了“赶考情结”。建党,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以来,“ 敲木鱼”、“撞警钟”从来没有停止
过。极而言之,就是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里,这方面的名言警句也有很多。清代礼部尚书张伯行就说
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从维护名节和官德的高度来强调慎初,道理明镜似的。所以,李铁成的“麻木”,是“过街的老鼠”,既然
敢于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就自然避免不了“被打”、“被捉”、以至于“死亡”的命运。反之,能坚
持自“一”而清、始“一”而明,那么就不会“坐在火焰山上”而不自知,“撞在警戒线上”而终“麻木”了。
在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全社会共识的重任在肩的今天,作为与时俱进的中国
共产党人,不但要防止李铁成式的低层次的“麻木”,更必须从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防止习以为
常、不以为然,但是影响更加深远、祸患更加无穷的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麻木”。否则,相关党员干部
个人,甚至整个党和国家都难逃“麻木——死亡”的规律。
一种“麻木”,如基层干部面对群众疾苦,不放在心上,对上“麻木”。染上“家丑不能外扬”的毛病,
生怕讲问题砸牌子、亮家丑丢面子、揭短处失位子,把数字当“变形金刚”,把成绩当“泡泡糖”;热衷于本
单位、本部门的“小九九”,为了所谓的小集体利益,把实情讲虚了,把真情讲假了;因局部社会风气不是
最好,就想当然地“现在风气就这样”了,于是泰然自得,而不从自身做起;看到一些困难暂时解决不了,
就默然处之,等着“群众原来看不惯的慢慢看惯、不服气的渐渐服气、接受不了的终于接受”——让群众失去
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后也“麻木”。如果他们不“麻木”呢?
还有“麻木”,如机关干部面对基层的困难,不主动服务,对下“麻木”。认为自己就是基层一步一步走
上来的,基层就那么点事情,调研时满足数字、例子和点子,习惯于“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
临走拍着基层干部的肩膀说声‘好好干’”;往往“闻喜则喜、闻忧则忧”,好言千句不嫌多,只喜欢听“顺
耳”的话,有时还要“启发”、“提醒”、“引导”一番,而对问题和意见则“半句也烦”,避重就轻,“打太极
拳”,“王顾左右而言它”;有时“铁路巡警,各管一段”,积极从本单位、本部门角度出发争利、抢功“摘
果子”,不愿配合其他单位、部门“播种子”;作风漂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听到口号响亮,就称
赞心齐、气顺、劲足,一看到几份书面材料,就下结论某个先进扎实、过硬、典型。长此以往,如果基层
也“麻木”了呢?
“无私无畏即自由”。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是创业的基础。李铁成从一开始就保持警戒心理,他就不会
有后来的“麻木”。青蛙刚放进冷水中就能居安思危,就不会有后来的死亡。推而广之,全国各级党员领导
干部都能心里装着党和国家的事业,装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保持清醒状态,按照胡锦涛同志语重心长
地告诫的那样,“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那么,《苏共亡党十年祭》的经验教训就没有白总
结,“麻木——死亡”的规律就没什么可怕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
现。
2003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