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洪波 @ 2003-05-03
黄龙洞人
高洪波
十分偶然地来到了张家界。
说偶然,是因为出席位于湘中涟源田心镇的作家爱心书屋挂牌仪式,挂牌?挂什么牌!"作家爱心书
屋"大名鼎鼎,且早已挂了牌子,还挂什么?
这要问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兄了。
"作家爱心书屋"不假,谭谈兄却觉得还不够,便向中国作协建议:把南方农村生活基地的牌子一并也
挂起来,让北方那些大草原、远塞外的作家们抽暇住上几天,贪图一下湖南的湖光水色、风土人情。读读
书,读上万本由中国作家们签名寄赠的书;看看人,看湘中农村改革变化中的人物,从乡村医生到北大毕
业自愿回乡的企业家;观观史,观毛泽东、刘少奇和彭大将军乌石镇的故居,观双峰县蔡和森烈士纪念
馆,也观该县荷叶镇上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故里……读书观人兼访史,的确是一个上佳的主意!
但从没想到走张家界。道理很简单:不顺路。
到得湖南,一批北方汉子们兴冲冲被南国秀色所折服,同时也被难懂的湖南话所困扰,被极有劲的湖
南辣椒所冲击,更奇怪的是北方大热难耐,湖南却凉爽宜人,于是大家庆幸不已。正在这时,总策划谭谈
宣布道:此行要到张家界!他同时告诉我们说,张家界之旅由一位未曾谋面的陌生朋友叶文智一手安排,
叶总是张家界一家旅游企业的总经理,在电话上满口答应接待你们这批作家,很是热情的。"但是,"谭谈
话音一转,"叶总真的和我不认识、不摸底。"言下之意很明显,张家界之旅的满意率程度如何,他没有一
点把握。
谭谈真的是个实在人,说话不藏不掖,办事有板有眼,惟独对这次张家界之行的安排,我明显地感到
他的几分不安。谭谈处于文联主席的位置,办成了几件很出名的大事,譬如毛泽东文学院,再如作家爱心
书屋,直到此次为中国作协南方农村生活基地的挂牌,以及为几所中、小学的"作家爱心书柜"举办授牌仪
式,他都直接参与,精心策划,取得了一致的好评。谭谈向我谈体会,称自己打开局面的方法是"三借":
即向有权的人借权,向有名的人借名,向有钱的人借钱。惟其如此,文联、作协的工作才有可能得到切实
的开展。
于是谭谈得一雅号:三借堂主。
谭谈听了就笑,说此行湖南,是借你们诸位的名,走张家界,是借叶文智的钱……
说话间,到了张家界,进了武陵源。那一日旅途劳顿,驱车行程近四百公里,朝发宁乡灰汤温泉,途
经常德小憩,见到刚从抗洪前线撤下的市委领导,也见到正在采访中的水运宪,他正为一部题为《洞庭天
下水》的报告文学补充材料,常德是运宪的故乡,这部作品凝聚了他的乡情和诗思。洞庭水患频仍,使湖
南全省乃至全中国不得安宁,治水成为系天下安危的大事要事,水运宪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们。随后他一指
常德市委吴书记的脸,说今天一早才刮了胡子,为迎接远方的朋友--同时常德人从电视上一看到吴书记刮
了胡子,便知道这次抗洪抢险已打了胜仗,放心了。
我们真的很幸运,若早来几天,洪水围阻道路被淹,张家界注定是一时走不通的。
坐在宾馆里,与谭谈等候叶文智,有一阵直升飞机的轰鸣声震天响起,叶的一位助手告诉我们:叶总
乘飞机到湘泉酒厂去洽谈一个项目,此时他已回来了。
先声夺人。一个飞回来的叶总。
当叶文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谭谈和我不约而同地惊诧着他的年轻。一问,才知文智34岁,20岁时毕
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算起来是韩少功的小师弟;再一问,文智说自己的企业叫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
司,总部设在北京,叫中国大通实业有限公司,老总叫侯军,35岁,比文智大一岁,北大中文系毕业生。
我们顿时快活起来,为中文系培养出来的两位青年才俊。对于作家而言,中文系意味着最大限度的共
同语言,最可靠的亲近感,以及彼此间最快速的认同意识。
叶文智机警干练,快人快语,坐定,叙罢,马上谈到自己的公司。原来这是一群年青人涉足旅游业的
尝试,他们买下黄龙洞45年的经营权,每年上交地方政府若干万元的税收,又接下了上百名员工的培训,
他们依托黄龙洞这一巨大的旅游资源、准备大干一场,怎么叫"大干一场"?叶文智说:"建一艘旅游业的
航空母舰。 " 话题如电光石火般跳跃,转瞬间,叶文智告诉我们道:"今年十二月,澳门回归前,我要策
划一项比柯受良飞越黄河更有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叫'穿越天门,飞向21世纪',活动性质是人类挑战极
限,挑战自我,届时国际航联将选派少数飞行大师做高难度的穿越天门特技飞行表演,这将是人类首次驾
飞机穿越山洞的大胆尝试! " 我被叶文智富有想像力的创意所震撼,听他连珠炮般讲述了可行性计划后,
又被他将想像付诸实践的操作才能所折报。其实引起文智这一念头的,不过是他们租用的直升飞机驾驶员
一句玩笑话:"我敢驾飞机穿越天门。
" 想像源于现实;现实提供想像最大的空间;直升飞机驾驶员一句话,启发了叶文智举办"99中国张
家界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的灵感,像多米诺骨牌般,他又想到与这次特技飞行有关联的一系列活动:花样
跳伞、热气球、动力伞等一系列航空表演节目,届时的张家界,想必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那座名曰"天门"的海拔1261米的山洞,一定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那"天门"洞厚279.42米,洞口高
127.37米,洞口最窄处仅24.2米,够险,也够深邃。亘古以来天门屹立在天门山,"洞开如门,高三十
丈,宽六丈"(见清道光《永定县志》)天门山,又名嵩梁山、壶头山、南望(南岳)、云梦山、赤松山和
玉屏山,传赤松子曾在天门炼丹,又知屈原夫子目睹天门洞后构思《九歌》中的《大司命》,得句曰:"广
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兮驱,使涷雨兮洒尘!"屈原夫子一句"广开兮天门",唱尽了天门
山这一人间奇景的妙处,但他绝想不到在公元1999年12月的某一天,楚人后裔叶文智会有一个胆大包天震
惊世界的创意,那将是天门山扬名天下的日子,"穿越天门,飞向21世纪",飞机在天门不过是瞬间的穿
越,留在人类记忆中的将是永恒的美丽,是想像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极致。
叶文智手下有一批高学历的年轻人,多是全国著名高等学府的学士、硕士,他们来自天南地北,齐齐
聚集到张家界的黄龙洞,他们年轻热情,朝气四溢,他们接手黄龙洞后,为洞中一根名曰"定海神针"的石
笋投保一个亿,这又是第一次有人为自然景观投保,反响极大;他们为黄龙洞内的电力照明设施的改造花
大力气、投大资金;他们同时开辟空中旅游项目,为此长期租用了一架直升飞机,这飞机有时也成为叶文
智的专机,使他迅捷而快活地出没于张家界的山野和城镇中;叶文智们甚至把目光投向了河流漂流探险项
目,他们可以说是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的一代人,把张家界旅游资源进行立体开发的有志者,"旅游航
母"的设想绝非空穴来风,不怕想不到,就怕不敢想,这就是叶文智的风格。
此行张家界,得识叶文智和他的一群年青伙伴,是我最大的收获,与我们"老三届"相比,沐改革开放
春风成长的叶文智们,泼辣顽韧,大胆豪迈,由不得你不佩服!
归京后的两首小诗,一诗云:"吞虹吐霓一老龙,独卧索溪参神功。喜见今朝驭龙手,排云掣电济世
穷。"其二是专写叶文智的,仅四句:"武陵欣逢叶文智,腹有奇谋胸有诗。但等天门洞开后,际会风云当
此时。" 是由衷之语,肺腑之言,话少,但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