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社区
乌鸦喝水与司马光砸缸的启示
作者:王高安 @ 2003-07-18
《乌鸦喝水》与《司马光砸缸》的启示
上海 王高安
“五一”假期,因为预防“非典”的缘故,蜗居在室,为小儿讲故事。讲什么故事,由小儿“点菜”。这
样,《乌鸦喝水》与《司马光砸缸》“单上有名”。故事讲完,小儿自去,我却欲罢不能起来。
乌鸦和司马光一样是玩水和容器的游戏,只不过用的方法不一样而已。而不同的方法正缘于不同的条件。
乌鸦面对只有很少水的瓶子,破之则水流于地,要解决口渴的问题,正好利用了瓶子的完整性,石子落而
水位涨,成就了生命的灵性。一口盛满水的缸,为了救人,司马光灵机一动,破缸泻水救玩伴,成就了千
古佳话。他们的方法能否互换?可以想见,乌鸦即使有力破瓶——其实,使瓶子倾倒,可能更方便——水流遍
地,以乌鸦的尖嘴,很难从“覆水”中捡到什么便宜;而司马光即使能把惊慌失措的小友们都召集起来,安
排大家搬石头沉入水缸,一则,是否小友们能如他镇定令人担忧;二则,旁边是否有足够用的石头不得知
道;三则,溺水玩伴无力躲闪纷纷落下的“石头雨”是肯定的;四则,用石头填满水缸的时间较泻水于地的
时间长,小儿不一定有脱身的足够时间也是必然的。但是,一旦离开了这些条件,如果乌鸦身边就有池
塘,水缸旁边就有成人,那么,乌鸦不必大费周章,司马光的“破”也必然被臭骂一顿了事。所谓用得其
所、破得其时也。所以,尽管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但真正确立市场
经济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已经是1992年;所以,教育学强调因材施教,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一把
钥匙开一把锁”,对干部的教育不能仅限于以会代训;所以,尽管我们批评“天天走旧路,年年没进步”,
但是,我们同样对不顾条件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天一个样,年年大变样”不敢苟同;所以“好制
度”固然较之“好独裁”为善,但是,吕日周在“事情难办”的国情下,尽量追求“人治”的最好效果,我们就
不必斤斤计较,过于苛责。
同样是水,乌鸦口渴,甘之如饴;小童溺水,救命之声不绝。推而思之,这样的东西,又岂止“水”一
物而已?同样是钱,以之行贿,加官进爵者有之,李铁成之下所有科级干部更是实现了“全覆盖”;爱而受
贿,锒铛入狱,甚至命赴黄泉者又岂堪枚举?同样是女子之美,娶之为妻,则赏心悦目、秀色可餐;享之
以权,抑或享之以钱,则蚍蜉撼大树、“高压线”“触电”,后果可想而知;同样是群众,“老百姓可怜、可
欺,但老百姓可敬、可畏”。英雄安泰,除非敌人把他举到半空中,否则,他时刻都不会忘记紧靠大地母
亲,获得新的力量。我们的干部,要永远铭记斯大林的教诲,像英雄安泰那样,深深懂得群众的伟大,是
群众给了我们权利、给了我们力量。否则,群众一撒手,我们就会摔得很重、很惨。所谓水能载舟、亦能
覆舟是也。
乌鸦追求的是口福,是通过瓶子的完整来实现的。小石子的装入,导致水位抬高,一个完整的瓶子就
被填充得满满实实的。而司马光追求的救人,是通过水缸的残缺来达到的。水缸虽然残缺了,但是小儿的
获救表明,恰恰是这种残缺给予了生命以挚美。其实,芸芸众生,人人都祈盼并追求完满的成功,中国传
统戏剧,就大多以大团圆的结局来满足观众的心理。但是,希腊悲剧、断臂的维纳斯、敲钟人卡席莫多,
又有谁敢说不美?所谓完满是善可追求,残缺是美亦可贵也。为人也好,做官也罢,既然已经官至高位,
就不必强求在学术界一定也是个专才;既然已经重权在握,就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不必苛求所谓的“五子登科”。因为没有人真正知道,官有多大才算大,钱有多少才算多。完满的成功,自
然要追求,但是,面对现实,成就的往往是一种残缺的美。
……
这时,不禁想起一位朋友说他刚刚看完一本书,《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我在幼儿园都学过》。由此观
之,不由人不信。仍在一旁玩耍的小儿岂知他今天也教育了他老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