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随笔苑
引咎辞职:听其言,观其行
作者:王高安 @ 2003-07-18
引咎辞职:听其言,观其行
上海 王高安
大连市委组织部日前新制定的《大连市党政领导干部辞职试行办法》提出了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10条
具体适用情形,有其中情形之一的,应当引咎辞职。
笔者初悉这一消息,深以为这是反思SARS斗争,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很好尝试。
最起码增强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可操作性。因为该《条例》尽管有“引咎辞职,是指党
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
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但“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
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并没有具体的界定,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而大连就比较详细
地明确了适用引咎辞职的具体条件,有的还提出了量化指标,如“不称职”票超过30%等等。于是,笔者很
兴奋,到处宣传:很多人脑子里领导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只要不出大事故,国家干部是一辈子的差
事”的思维定式终于打破了。
我向一在组织部门工作的朋友“宣传”后,朋友好好教育了我一番:引咎辞职在我国又不是今天才开
始,大连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亏你还是做宣传工作的。中组部2000年起在深圳龙岗等地试行“处级科
级干部引咎辞职和投票表决制度”。深圳龙岗区委下发的《关于处级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暂行规定》中明确
指出:“引咎辞职是指处、科级领导干部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或因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
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而向任免机关请求辞去所担任职务的一种自责行为。它分为个人自辞和组织劝辞
两种。”其中还具体列举了应当引咎辞职的10种情况。2001年3月27日颁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安
全生产大宣传、大检查、大整顿工作的通知》:“……对于一年内发生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两次或发生
死亡30人以上事故一次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分管领导要引咎辞职,对党政领导也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
分;因管理不到位,严重的官僚主义或失职、渎职而酿成社会影响大、性质恶劣的事故的地区、部门和单
位行政一把手也要引咎辞职。”它才是我国第一个自行提出“引咎辞职”制度的省级政府政令,还对引咎辞
职加的死亡人数的给予了明确。而且,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同年3月初全国人大做工作报告时也明确提
出,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本人不辞职的,建议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罢免或撤换,此制度从当
日起生效并从他本人做起。而且,说操作性,大连的那个30%,在龙岗10条中早已明确。配偶、子女、亲
友就业、任职、调转等方面特殊照顾,群众反映强烈的条款,“强烈”的模糊性未必就方便操作。
吃一堑、长一智。我不敢充满兴奋地宣传了,但又不甘心罢休。于是去向纪委工作的长者请教。长者
语重心长:这些探索当然都是好的。但是,未必就向你期待的那么重要。我们真的不缺制度。特别是在干
部管理上。建议你看看7月8日的《杂文报》上邵道生研究员的《值得警惕的权力资本家》你就清楚了。尽
管我们党从上世纪80年代处以来发了数十个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干部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党政机
关干部不兼任经济实体职务”等文件,但是安徽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就是奇瑞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古井集团
董事长王效金兼职亳州市委常委、刚刚以2100万元买下芜湖锅炉厂的私营企业老板丁劲松“可能将被聘为
市委常委”。我们没有专家研究得那么深,但是邵道生同志“你发你的文件,我该经商时还得经商,该兼任
职务时还得兼任,你又能把我怎么样?”的“严重性”,总还应当看得出吧?有好制度固然重要,如果不好
好地执行,比如大连的这个制度,如果没有完备的监督体系、没有向人民负责的“阳光”公开系统、没有如
制定这一制度一样的勇于探索的践行制度的大无畏精神,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就完全有可能留下个“做
秀”的笑柄。
笔者不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引咎辞职,望文生义,“引”,就是要有惹火烧身的责任意识、自律精神
和主动态度。考察我们的国情,某些官员只看到了权力而不承担责任。工作失职本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他
却推三诿四,找替罪羊。这些人的“政治觉悟”麻木到这个程度,怎能指望他“引咎辞职”呢?而且,整个社
会“官本位”的“集体无意识”相当普遍。君不见,长春一汽17个班的700余名初中学生,每人都有一个“干
部头衔”吗?当干部是成功象征的观念,以温州不少干部不要“官帽”要“商帽”为标志,尽管有所转变,但
仍然十分突出。更不必说人人都有当领导的欲望、人人都有当领导的能力的观念了。回望我国引咎辞职的
实践,实实在在引咎辞职的案例又有几何?而要想使领导干部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和锐意进取的心态,仅
有引咎辞职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国家公务员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全面完善和协调,这才是我们
的长期目标。我们诚望“呼之欲出”的《公务员法》,能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可能。不过,无论如何,引
咎辞职,大连尽管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但是要吃得有滋有味,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
很多人如我一般是报着积极支持的心态来“听其言、观其行”,给予密切关注的。
2003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