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报告厅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探索
作者:陈清华 陆辉 @ 2003-08-07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探索
陈清华 陆 辉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产业是经济全球化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凝聚人心、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力
量,又是发展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文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作初步探索。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欠发达地区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化
生活、文化消费在整个生活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这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必要
性。文化基础设施正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齐备。戏剧、歌舞、图书、音像、电视节目等丰富多
彩,品种、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科学技术在文化事业中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内容,又大大
降低了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销售成本,从而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众消费成为可能。这又为经济欠发
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首先,经
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投入少、产出更少。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拮据,各项
文化基础相对落后。政府对社会事业投入,尤其是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文化单位想投
入,可是无钱投入。因而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无论是在数量、门类、
质量上,还是规模、档次、效益上,都严重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其次,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从业人
员思想观念陈旧,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严重地束缚着文化产
业从业人员的手脚。 “等、靠、要”的思想和“僵、懒、怕”的观念牢牢扎根在头脑里,始终认为文化事业
属社会公益事业,一切都由政府拨款。政府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第三,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在管
理体制上目前存在着许多弊端:行政机构交叉重叠,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文化部门管理演出
市场,广电部门管理音像市场,新闻出版部门管理书报期刊市场等等,互相交错,很难协调统一。政企不
分,政事不分,用计划经济手段管理处于市场经济环境里的文化产业。文化行政部门常常陷于具体事务之
中,削弱了行业管理和宏观管理的职能。文化产业产权不明,职责不清,缺乏独立的民事法人资格。国有
文化单位管理水平低,经营体制落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人事上缺乏流动淘汰机制,从而不利于调动从
业人员的积极性。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文化产业属国有性质,集体或民营文化产业数量少、规模
小,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文化产业更是凤毛麟角。从而造成投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这严重制约了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不可多得的机遇
展望新的世纪,文化产业发展将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学家们纷纷看好文化产业,称之
为“中国最后一块市场处女地”、“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应该说,文化产业发展的余地和空间是很大
的,它面临着不可多得的机遇。
1、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六大
报告针对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人为地把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的倾向,首次将文化事业与文
化产业区分开来,提出要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到社会效益的原则下,提高文化事业的产业水平,让
文化事业的发展重视经济效益。这一论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资源一
旦与科技相嫁接,就会显露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本世纪以数字技术革命为代表的高技术进步,为激活经济
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整合准备了条件,目前,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制定
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3、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和渴望呼唤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经济欠发达
地区逐步由初步小康向宽裕型小康目标迈进。物质富裕不等于精神富有,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
高,是小康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望正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繁荣文化产业的不
竭动力。
4、经济欠发达地区有许多宝贵的文化资源亟待开发呼唤新型文化产业的崛起。鉴于人们对人文景
观、旅游资源、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文化产业正成为一种时尚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的已形成支
柱产业。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文化资源的先进经验,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闯出
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
三、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1、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把传统的“花钱”行业变成“赚钱”产业。要认真思考如何
把“花钱”的行业变成“赚钱”产业。对长期由政府及主管部门包办的“花钱”行业,凡能通过市场运作的,都
要积极大胆地推进市场化经营,寻求经济效益。如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可以用招投标形式进行
市场化运作,在免费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通过广告、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来创造经济效益,把单
纯的“花钱”行业变成“赚钱”产业,使两个效益相得益彰。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要遵循利益原
则,凡是通过付出正当劳动来谋求合情、合理、合法的经济收入,都应当予以鼓励。只要符合国家的政策
法规,有资源又有市场的行业,都要想方设法变“花钱”行业为“赚钱”产业。要遵循效益原则,社会事业单
位要坚持勤俭节约办事业,加强科学管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提高两个效益。比
如,上海花十几个亿建成的体育馆,就是通过拍卖包厢、包座的多年使用权,很快收回投资的。经济欠发
达地区建文化设施,也可通过招标、拍卖等形式,力争花少钱甚至不花钱办大事,办成事。
2、建立市场机制,拉动文化消费,努力由以“我”为中心变成以“顾客”为中心。文化消费是以一定物
质或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该通过积极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通
过科学培育和合理引导文化消费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娱乐追求,并不断形成文化消费热点,实现物质消费和
文化消费的同步发展。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有效供给、拉动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加
快现有图书出版、新闻传媒、休闲娱乐等行业的产业化进程,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增强有效供给。可以
通过抓住“假日经济”,开发“闲暇文化”,将市民消费重点引向精神享受。可以通过积极开发面向城镇工薪
阶层和低收入消费者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改变当前有效供给不足的状况。可以通过给农民提供喜闻乐
见和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解决文化需求有效供给短缺的
矛盾。对于诸如博物馆、纪念馆等纯公益性文化产业部门,可以在鼓励其自我充分发展的前提下,继续给
予财政保障,促进其稳步健康发展。对于诸如文化馆、群艺馆等可以通过产业方式进行经营的文化产业部
门,各级党委、政府可以继续给予适度的财政补贴,同时鼓励其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壮大自
己。对于各种剧团类纯粹经营性文化产业部门,应通过纯市场化运作,实现运作机制的根本转变。此外,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还要大力发展经纪人、代理机构、仲裁机构等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业,完
善市场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3、加大精神产品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要明确自身的经营目标,
切实改变“重生产、轻营销”的传统思维。要善于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确定经营战略,敢于参加文化市场的
竞争。要从自身的文化技术水平、精神产品生产状况、经营能力、员工素质等具体情况出发,在充分调研
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总体经营目标,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尤其要根据需求市场的变化,转换经营品种和
开发新产品。如江苏省常州市在规划恐龙园时,大胆突破思维定势,并不仅仅把恐龙园作为一个文化项
目,而且同时作为一个旅游资源来经营,采取了多品种经营策略。实践已证明,这种策略是成功的。开园
半年时间,日均游客达7000人,入园人数最高时达23000人,日均门票收入达80万元,综合收入达100多
万元,其中外地游客占80%以上。在刚刚萌芽的文化产业中,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常州市的做法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无疑具有借鉴意义。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关键是要善于运用各类文化资
源、各种市场经营手段,尽可能地综合发挥相对优势,以适应市场的消费需求,通过适销对路来扩大市场
占有率,提高经营效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和完善营销机制,积极引进或培
养营销人才,特别要充分利用营销代理机制等现代营销方式,利用现代传媒和各种新技术手段,充分开拓
国内外市场,努力使精神产品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最佳的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