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林
从小故事之中看到的大智慧
作者:智城 @ 2003-08-10
从小故事之中看到的大智慧
智慧城编者按:学写作之人应该读点小故事,并作思考,这有利于文章的成功。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
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
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
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
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
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书外人语:很多有只盯着奔腾的河水发悉,而看不到河边的苹果树。)
强迫自己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必须写点什么。我时常感到自己看到听到的东西老憋在胸中,胀得难
受。可每次坐下来,又不知如何下手,有时连标题也想不出。就这样过了许多年。终于有一天,这种令我
困惑苦恼的局面发生了变化。那是我在巴塞罗那遇到一个朋友之后,我的这个朋友原来是个小商人,可现
在成了一位大饭店的老板。“伙计”,那天晚宴时他对我说,“我失败了许多次,但每次都强迫自己干下
去。”他举起洒杯,感慨地环视了一下华丽的餐厅,“这一切都有是强迫自己的结果。”
强迫自己!我明白了,以往我有的只是自信,缺乏强迫自己去干的劲头。从此我强迫自己坐下来,强
迫自己写下去,强迫自己接受和解脱痛苦的失败……谢谢那位朋友,我强迫了自己,也有了今天。(书外人
语:做是一个比想和说都难过百倍的过程,也是一个要切实战胜自我各种惰性过程。)
成败只差1角钱
那一次求职受益一生。
当我和另外一名对手过关闯隘接受决战时,我对最终取胜充满信心。奇怪的是,聘试公司总经理并未
提问,而是带领我和对手去另一家公司签单。距要去的公司只有一站路,总经理建议乘公共汽车去,并递
给每人一张5角钱的纸币,嘱每人买自己的票。
票价4角钱,因缺少零币,公共汽车乘务员已养成收取5角钱不找零的习惯,我也便没有索要应找回的
1角钱。总觉得为1角钱开口,太丢面子。没想到,我的对手却向乘务员索要找零。乘务员轻蔑的眼神如刀
般切割了几眼我的对手,才递出1角钱。一旁的我,幸灾乐祸地想,对手的“财迷”表现或许将让他败落。
到站、下车,总经理拍着对手的肩:“你被聘用了——只有懂得坚持自己权益的人,才能够维护公司的利
益。”(书外人语:我们不是说要在生活中处处跟人斤斤计较,但确不可养成因爱面子而不敢坚持自己权益
的习惯。)
一碗汤的哲理
有一次,台湾诗人林先生在日本到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要了一份他感兴趣的汤。入座不久,服务生
将一大盆汤放在他面前。他一愣,问服务生:“这么大一盆汤,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地回
答:“你没说明是要一小碗呀!”他一时语塞,匆匆喝了几口汤,心里感到不是滋味,便按一大盆汤的价
格付了钱后拂袖而去。
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碗。不一会,服
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再来一碗。”他只喝了一小碗,当然只付了一小碗汤的钱。
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那家料理到那家料理店用餐,包括喝他感兴趣的汤。 (书外人语:只有切
实为顾客着想,而不是想方设法算计顾客的商家,才能长久地赚钱,因为最聪明的永远是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