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报告厅
加快林业产业开发,培植支柱产业经济
作者:陆鹤鸣 李 榕 @ 2000-11-13
林祥国同志批示:此《调查报告》充分说明了我市发展林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益,近期市委常委扩大会要专题讨论全市林业发展规划,此《报告》可发与会人员参
阅。 7.3
冯永农同志批示:请送负责制定林业发展规划的同志参阅。
6.19
加快林业产业开发 培植新兴支柱经济
——关于我市“十五”新经济增长点的调查与思考
市联合调查组
前一阶段,市委办公室、政研室、市林牧渔业局就我市林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
我们感到,林业是一项充满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发展林业产业,不仅会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
会效益,还会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完全可以作为我市“十五”期间一个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来
培植。
一、我市林业产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1、国家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的社会供应量将大幅度下降。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国天然
林面积8726万公顷,占全国森林资源总面积(13370万公顷)的65.12%,全国12个天然林保护工
程省区去年调减木材量318万立方米,占全国现有库存的10%。“九五”全国计划采伐量6062万立方
米,其中东北、内蒙古及四川、云南林区为3371.9立方米,占全国总采伐量的55.62%,而东北林
区的黑龙江承担着全国三分之一的木材生产任务。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社会木材供应量必
然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重点林区的木材生产下降之后,社会的木材和林木产品有可能要出现短缺时
期或奇缺时期。
2、木材生产的大幅度下降,使得社会对林木产品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全国每年消耗木材约
1.5亿立方米(含5000万立方米左右的薪材)。随着城市总量与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地产业的不断
兴起和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实木用材、木制品、装潢用材等林木产品需求总量将不断
上升,预计到2010年,全国年需求总量将达2.1亿立方米,而供材能力只有几千万立方米,供求矛
盾十分突出。虽然目前国家采取了木材进口零关税政策,北美材、非洲材等进口木材涌入国内市
场,但不是长久之计,国家外汇也不可能长期用来进口大量的木材,弥补木材市场需求的缺口。南
方一些省区木材价格已开始上扬,每立方米平均上升30元左右。“天保工程”实施力度越大,林木产
品的供求矛盾就更加突出,木材价格的上涨,有利于调动我市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3、国家对林业的指导方针进行重大调整,提出了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
产业体系的宏观目标。国家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地区,制定了不同的政策,
明确要求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林木生长,同时又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构成影响的地方,
采用集约办法,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各种经济林,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
有效供给,减轻森林资源采伐消耗的压力,加快实现我国木材生产从利用天然林为主向以人工林为
主的转变。我市既有生态林,又有经济林,经济林区又属于可以多栽多伐的地区,完全可以利用国
家对林业发展的新政策,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市林业大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央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把生态
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性措施来抓。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林业局将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投
放巨资,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快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步伐,对陡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建
立遏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绿色屏障,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市发展林业具有丰富
的经验,可以到西部去植树造林,这为林业工人的劳务输出提供了机遇;同时,西部地区植树造林
需要大量的苗木,我市苗木场可以提供适合西部种植的苗木,带动我市林业产业的发展。据东台市
介绍,他们已与西部一些地区进行苗木合作,效益十分可观,前景也非常广阔。
二、林业产业的发展将给我市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我市发展林业产业的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一是沟河纵横的圩堤资源。全市有大、中型流域性河堤200多条,
中小型河沟堤近1200条,圩堤总长6000多公里,面积达40多万亩,还有国家、省、县(市、区)
3000多公里公路。这一部分的资源可栽植树木1200多万株。二是1000万亩农田的空间资源。按照
高标准农田林网的要求(现有30%),仅主林带、副林带平均每亩达6棵树,可栽植树木6000万
株。三是沿海滩涂的土地资源。全市沿海700多万亩的滩涂,潮上带250多万亩,加上老海堤内
60、70年代开发的土地,可利用土地达400多万亩,如果用100万亩来发展林业,可栽植树2亿株。
近期我市通榆河工程已接近竣工,可造林面积约3.8万亩,淮河入海通道堆堤滩面面积约8万亩,标
准海堤绿化面积87万亩,三项工程合计约98.8万亩。从地理位置上讲,我市北三县种植意杨比徐州
地理位置好,南边几个县种植银杏比泰兴好,大丰市种植三水梨比徐州好。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沿海平原发展林业生产的经验。我市从92年开始沿海5县被列入国家沿海防护林
体系建设重点县,海堤作为国家特保林带,使以农田林网为中心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得到迅猛发
展。“八五”期间我市就消灭了“三荒”,实现了平原绿化市建设目标,且林木加工企业较多,目前全
市已有林木加工企业300家左右。阜宁县新沟镇从去年开始已先后办起了13家意杨板材加工厂,年
加工量可达4万立方米。预计至今年年底,全镇木材加工企业可达20家,实现加工产值近亿元。
林业产权改革为我市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全市林业通过公开竞卖、租赁、承包、股
份合作等方式明晰所有权,放开投资权,搞好经营权,进一步激活了林业生产的各个要素。一是在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林业发展投入难问题。响水县今年已拍卖树塘60多万个,集体不仅不花
钱购买树苗,而且增加林业资产近1000多万元。二是植树成活率、保存率空前提高。全市平均比往
年提高20多个百分点,凡是实行林权改制的地方树木的成活率、保存率都在90%以上。三是调动了
全社会投入和关心林业的积极性。林权改革激发了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出现了跨部门、跨行
业投资林业的好势头。林业产业发展的新机制,吸引了国内外客商的广泛关注,积极调研,投资兴
办绿色产业成为一些外商在我市进一步寻求发展的新举措,拓宽了我市吸引外资的渠道,林业对外
开放工作已经开始起步。滨海籍客商卞恒美在振东乡中八滩渠投资300万元,与该乡合股兴办绿色
产业,今年已经发展中华寿桃3000亩,栽植三倍体毛白杨1000亩,并成立了“江苏省振兴果木发展
有限公司”。
2、发展林业产业的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我市银杏木材价格昂贵,每立方米上等银杏木材,在美国市场售价高达3000美元,国内
每立方米也在万元以上。营建银杏用材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我市若建25万亩银杏用材林,30年后
价值可达400多个亿。
再以栽植意杨为例,经济效益同样显著:
名称 面积(万亩) 栽植量(万株) 树种 10年轮伐总价值(亿元)每株200元
年效益(亿元)
圩堤林业 40 1200 意杨 24 2.4
农田林网 1000 6000 意杨 120 12
沿海林业 100 20000 意杨 400 40
合 计 1140 27200 意杨 544 54.4
年收入54.4亿元,按700万农业人口计算,年人均纯收入777元。果树、花卉、苗木、药材和桑树
的产业收入,全市现有年人均120元左右尚不在其中。上述人均777元纯收入,仅是林木年增长蓄积
量直接效益,如果能全部用于加工,以1:5增值计算,年收入可达270多亿元,人均4000元收入。
生态效益。大力发展沿海林业,我市沿海防护的生态功能将会充分发挥。据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
业研究所研究表明:森林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7倍以上。
社会效益。一是加工增值可办年产值亿元的加工厂270个,按每个厂就业1000名工人计算,可按置
就业27万人。二是育林资金收入和财政税收收入将大幅度增加。三是发展观光旅游业,也会带来明
显的效益。
三、我市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林业要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成长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尚有一些突出性的问题需解决。
1、开发沿海林业的投入不足,淡水紧缺状况亟待改善。新垦滩涂含盐量仍很高,需淡水洗盐之后
才能植树。我市沿海植树每亩配套水系需200元,长期以来,我市沿海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
不足,不少地方淡水紧缺。如大丰林场是51、53年分两次围垦,59年建林场,到目前已41年了,
还未能达到速生丰产林基地的规模,主要由淡水紧缺原因所致。
2、木材加工企业产品档次低、规模小,难以带动林业大发展。对木材进行深加工才能提高林业的
经济价值。我市目前沿海有一些木材加工厂,如产品包装箱加工厂、胶合板厂,厂子数量不少,但
规模都很小,难以带动林业产业发展。如沿海地区今后能有大的以木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把金光
集团这样的纸浆厂引到滩涂来,则能带动我市林业的大发展。
3、林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林、苗木林少。在品种结构上,主导品种还未形成,应以确立速生丰产
树种如意杨为主导品种;在布局结构上,沿海地区、淮北地区、里下河地区还没有按照区域特色确
立种植模式。林业与整个大农业的结构还不够合理。林业的总量小,比重低。绿化苗木的质量直接
影响林业生产的效益,我市发展林业需大量的苗木,目前各地绿化苗木严重短缺,而且苗木偏小、
质量不高,大部分苗木仍需从外地购进,影响我市林业快速发展。
4、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未彻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我市已全面推开,有些地方在工作上存在着不
平衡性,程序上缺乏公正性,到帐资金管理混乱,占用现象突出。全市冬春所栽树木当年改制面达
92%,改制总资金8476万元,但到帐资金只有2695.7万元。在资金投向上,有些地方把林改资金
用于非林业生产。
5、林业专业人员紧缺。六、七十年代国营林业场圃大都有3-5个专业技术干部,现在这批骨干有
的到年龄退下来,有的调回县城,出现林业专业技术人才断层。如响水县苗圃、大丰市林场目前已
没有林业专业技术干部。
加快发展我市林业产业的对策建议。
1、统一认识,全面确立林业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林业产业
发展的机遇性,充分认识发展林业产业对增强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全面确立林业产
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建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林业产
业的意见》,以确立林业产业在我市新时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林业产业的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遵循发展规
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林业主管部门要把林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思考,尽快拿出规划意见,
用以指导全市林业作为一项产业的发展。在规划中要注意几个重点,一是在品种规划上,根据我市
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经济林、用材林合理搭配,面向市场,发展规模。二是在
林种规划上,我市既是生态林业建设重点市,也是国家界定的商品林业建设基地。在注重产业体系
发展的同时,重视生态体系建设和环境建设,促使两者协调发展,同步推进。三是在产业结构上,
在加强林业资源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强林业资源的加工开发,努力提高林业产业的综合效益。
3、强化措施,突出抓好林地的调整区划工作。林地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林业用地调整区划工作,
一是抓好退耕还林。根据国家对林业用地的规定,对被侵占的林地要全部退耕还林。二是进一步拓
展林业发展。要抓住当前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利用大田发展高效商品经济林
果和苗木花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纯收入增加,有利于集
体实力增强的标准和要求,将林地区划工作抓到位。
4、深化改革,推行以竞价拍卖、股份合作、招标承包为主的林业经营新机制。要继续抓好林业产
权制度改革,坚持造林绿化先改革后栽植,对林改资金要加强管理,保证专款专用。要加强对林业
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林业加工项目的开发,不断壮大林业产业体系。要尽快形成发展林业的多元化
投入机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以区域性投入创办各种林场为主体,坚持个体集体一起上,农村
城市一起上,沿海内地一起上,运用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还可提倡工业、商业、服务行业的国有、
集体企业创办林业基地,建设社会保障林、企业防范风险林、市直单位义务植树林等,使沿海林业
成为社会广泛投资的新林业“开发区”。要积极探索走招商引资发展林业的路子,促进林业的发展。
5、科技先导,坚持走科教兴林之路。提高林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关键是加大科技的植入与运用。要
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稳定林业科技队伍和基层技术服务网络,加强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不
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要加强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积极培植科技兴林的示范
典型。要组织对新项目的科研论证。对林业产业后续发展,特别是林业资源的深加工等,积极组织
研究,保证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调查人员:陆鹤鸣 李 榕 杨晓敏
张国宏 沈安标 王成书 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