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大师"对我们不重要吗
作者:乔 木 @ 2000-11-13
"大师"对我们不重要吗
---一论呼唤大师
乔 木
近日上网浏览网上报刊,京城有一家大报发表了题为《“大师”对我们很重要吗》,为了说明我
的观点与之大相径庭,不妨将该篇文章全文照录如下:
“大师”对我们很重要吗
“呼唤大师”的声音似乎在近几年的文坛上非常高涨。
大概由于自己的浅薄,自觉无缘登上“大师”的宝座,所以我对这种呼声颇有些疑义。
首先,我在本能上就有些害怕“大师”。什么是“大师”?依照我的理解,“大师”就是比我们这
些普通的知识分子都有学问的人。我们知道的他都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他也知道,并且因此而受到
我们知识分子的普遍尊敬。假若这种理解没有太大的错误,我就觉得,幸亏我们生在一个还没
有“大师”的时代,假若真地被我们呼唤出一个或几个“大师”来,我们这些不是“大师”的人可就苦
了。在没有“大师”的时候,我们这些普通的知识分子还可以随便说说话,写写文章,只要不在政治
问题上胡说八道,在学术问题上还是可以骋意而谈的。别人不同意,我们也可以与他讨论一番。即
使最终证明我们是错误的,只要我们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是多么难堪的事情。要是有一个或几
个“大师”坐在文坛上,事情可就有点麻烦了。我们刚一说出口,“大师”马上就看出我们的错误来
了。而“大师”一经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就不用再为自己辩白,反正辩白也没有用。大家都知
道“大师”说的话是不会错的,错的只有我们,我们再说也没有人愿意听了。当然,我们错了,“大
师”给指了出来,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但老佛爷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万一有一回我们说对了,“大
师”说错了,大家还是相信“大师”,那就麻烦了。
有人会说,我们呼唤“大师”是为了大家都努力当“大师”。我们中国的“大师”多了,文化就发
达了,又有什么不好呢当然,勉励我们努力的好意我们是应该领受的。但我还是不同意“呼唤大
师”这个口号。因为我不但害怕“大师”,也害怕自己当“大师”。在古代,当“大师”或许是一件挺不
错的事。那时念书的人很少,出的书也少。念书的人大都是富家子弟,吃不得苦,我苦一点,把出
的书尽量尽量地多读。只要我比他们读的书多,他们知道的我知道,他们不知道的我也知道,我就
成了“大师”了。虽然苦一点,到底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但到了当代社会,读书的人太多了,人类
的知识也太多了。别说自然科学,就是文学和社会科学,要没有特异功能,或者智商不比普通人高
上百儿八十倍,我也无法都弄懂。我不懂的人家懂,我就当不成“大师”了。苦上一辈子,还是当不
成“大师”,而那些为了当“大师”而学的知识对自己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又未必是有用的,真是“赔了
夫人又折兵”,对人、对己有什么好处呢?
这么说来,我就从根本上反对“大师”了吗也不我认为,让死人当我们的“大师”更好一
些。一个人死了,他的思想言行都有了个“准儿”,虽然不是所有的话说得都是对的,但那些不对的
我们也不必再斤斤计较。因为他是在他那个时代比别的人有更大贡献的,我们不能把那个时代的所
有人的所有话都记住,我们就只能挑贡献最大的几个人,把他们当成那个时代的代表。在我们眼
里,他们就成了我们的“大师”了。我们的文化史就是由这些“大师”组成的。我们把杜甫当成“诗
圣”,这是因为我们喜欢杜甫的诗,但杜甫活着的时候却不是“诗圣”,他也不是为当“诗圣”而活着
的。假若他活着的时候就被当时的人尊为“诗圣”,像我们现在这样重视他,他的一生就没有那么难
过了,他的诗就不是现在的诗了,他很可能也不会是我们的“诗圣”了。我们中国知识分子似乎特别
关心后人对自己的评价,想在死后当“大师”。岂不知后代人的评价与我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到我
们死了,别说后人未必把我们奉为“大师”,即使把我们奉为“大师”,我们已经成了一个没有荣辱感
觉的死人,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总之,我对“呼唤大师”的口号没有多大兴趣,并且怀有戒心。
该文作者首先定义“大师”一词就走了题,什么是大师,《辞海》是这样解释的:“大师”指有巨
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佛教徒称佛为大师等。显然,我们说的大师是《辞海》指
定的第一种人。
要不要“呼唤大师”,大师是人中精英,是追求卓越之人,我们为什么不让他呼之欲出呢。
新旧世纪交换之际,网络时代崛起之日,是大师辈出的时代。20世纪新文化运动以来,出现
了鲁迅、巴金、钱钟书等一批知名文化人,是堪称大师级的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
的榜样。
上个月,天津人在为智慧大师李淑同(1880-1942,即弘一大师)举行诞辰120周
年纪念活动。褒扬大师目的在于呼唤大师。弘一大师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家,他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
上创造了许多第一。弘一大师学贯中西,他的一生在文学、佛学、戏剧、音乐、美术诸领域造诣悉
臻妙境。研究弘一大师近现代文化博大而精深的贡献--弘学,已成为国内外的一门“显学”。
弘一大师为人处事充溢着睿智之语,他说: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
事愈宜缓。
又说: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还说: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呼唤大师不是贬斥众人。大千世界,必定产生大量的芸芸众生。这里有一个大师与众人的关
系,这是一个提高和普及的关系,套用经济领域的一句行话,是说:提高--顶天立地,普及--
铺天盖地。要以顶天立地带动铺天盖地,用铺天盖地推动顶天立地。这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呼唤大师还要与一些伪大师区别开来,有的人欺世盗名,伪气功大师。气功本身是一门科学,
然而伪气功当在扫荡之列。还有宣传歪理邪说的什么“大师”,都在扫荡之列。
呼唤大师是要能带领我们走向新世纪的一代哲人,卓有成效的学术和艺术家,他们必定是学贯
中西式的大家。大师是人不是神,大师也有缺点,连肚脐眼也不少。大师就是那些孔子、朱
熹...大师就是那些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吴承恩...大师就是那些...
新的世纪,我们呼唤新时代的大师.
新的世纪仅有知识还不行,还要有智慧,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智慧城网站的"智慧大师"栏
目,一开始是"智慧博士",将博士改为大师的深层含意是基于我们对呼唤大师的紧迫性的认识为
出发点的.
200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