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区
历史上的世界工厂
作者: @ 2003-09-20
历史上的“世界工厂”
一般来说,只有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后来的美国和日本,人们并不称之为“世
界工厂”,而是称之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
英国
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机器大工业的普遍建立,英国就以其发达的纺织业、采煤业、
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海运业确立了它的“世界工厂”地位和世界贸易中心地位。1760-1820年的
110年间,英国的工业增长了23倍,国民收入增长了10倍,而人口只增长了3.5倍。另外进出口
额均增长了7倍多。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的英国,一直把世界工业生产的
1/3-1/2和世界贸易的1/5-1/4掌握在自己手中。
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表现为英国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世界各国则在不同程度上成
为英国原料供应地。例如,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值占总产值的比重1819-1821年为66.6%
1829-1831年为67.4%,1844-1846年上升到71.4%。而英国所消费的棉花则
完全依赖国外进口。这些棉花大部分来自美国南部,其余来自埃及、印度、巴西和西印度群岛等地。英国
不仅是世界各国工业消费品的主要供应者,而且也是生产资料的主要供应者。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
煤、铁、机器的输出不断增加。这一时期先后发生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革命,都是在不同程度上
靠从英国输入的技术装备进行的。
美国
美国以及德国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在传统的基本工业方面的优势
已经丧失,新兴工业方面则明显处于劣势,“世界工厂”的霸主地位终于丧失了。与此同时,自南北战争后
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空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带动了美国的工业和交通进入了飞跃发展时期。1860年美
国制成品在世界上占第四位,18世纪80年代初升为第一名。1894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等于英国
的2倍,等于欧洲各国总和的一半。此后,美国工业长期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到1913年,美国工
业生产产量相当于英、德、日、法四国的总和,占全世界的1/3以上。1914年的工业生产总值为2
40亿美元,比南北战争爆发前1859年的不足20亿美元增长了12倍以上。
日本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增长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在战后的第一个1/4世纪中,日本的国民
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战后的第
二个1/4世纪,日本又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整个战后年代,日本逐步缩小同美国的经济差距。1
992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折合36709.8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2.0%。
日本经济的成长与制造业的成长密切相关。1965-1971年日本主要制成品产量增长占全球产
量增长的比重依次为,钢铁占54%,造船占54%,汽车占46%,电子机械中的民用产品占90%。
1953年美国轿车生产量为612万辆,占全球的75%,日本为1万辆。1971年,美国为850
万辆,日本为372万辆,为美国的44%。1980年日美轿车产量分别为,704万辆和638万
辆,1990年则分别为995万辆和605万辆。日本占全球轿车产量的比重接近30%。
日本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过程同时也是日本成长为重要的技术创新大国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
初期,日本的总体科技水平已经领先于西欧、接近美国。1983年时,据日本《通商白皮书》统计,在
159项关键技术中,日本同时领先于美国、西欧的有39项,与美国、西欧接近的有38项,落后的为
16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在钢铁、石化、汽车制造方面引进、发明、应用了大量的新的技术,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到80年代已经全面地超过欧洲、赶上美国,并在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形成了远
高于美国的竞争优势。80年代中期,在新兴的半导体产业技术方面日本超过了美国,赢得了占全球半数
以上的市场份额,确立了美国之后新的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作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重点表现为在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领先
于美国的竞争优势,而不是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