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对愚公移山的思考
作者:焦述 @ 2003-09-21
智慧应该融进深沉,毅力必须注入远见,大智乃大愚也。
作家焦述如是说----
对愚公移山的思考
对于愚公的移山,曾有过一番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该移山乎?该搬家乎? 用现代人的视角,搬
家远远比移山省力,且能在广袤的空间寻觅更佳的生存环境。何必抱着那一方深山僻壤,画地为牢,自我
束缚呢?现代人不是有一句叫“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哟”的流行语吗?显然,以这样的观点看,是封闭保守的
意识引导愚公作出移山的决策。
持不同见解者则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愚公的移山是热爱故里,改变家乡面貌,使其脱贫
致富的壮举。当今已成为人们口头禅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更为愚公移山的信念找到了佐证。
对于移山的愚公,争议也由来已久。有人讥笑他的愚笨,智叟应该是最早否定愚公的代表人物了。时
至今日,以为愚公是傻瓜的舆论并不乏见。
人们对愚公的争议,无论是对愚公的移山,或是对移山的愚公,我看都忽略了一个本质的内容。
《愚公移山》是以何种形式面世的?
《愚公移山》的文章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即“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郑国人。列子的著作多是寓
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愚公移山》则是古代寓言中的著名篇章。
寓言,系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多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常常借此喻彼,指远喻近,托古喻今,
以小喻大,寓深刻的哲理于浅显的故事之中。寓言不是史记,更非当今的报告文学。
古人或借助寓言,或借助神话,去弘扬一种精神,去抨击一种时弊,去诠释大千世界……
愚公的移山,通过寓言这个载体,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神奇佳话;
移山的愚公,也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
愚公何以能屹立不倒?他的风骨何以如此硬朗(站立数千年)?
《列子·汤问》中写到智叟与愚公的对话: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公长 叹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
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与智叟一场尖刻锐利的对话,令人觉察,智叟并非智者,愚公亦非愚人也。
愚公的长息,是自我的表白,也是庄严的宣战。其中包含了执著的追求,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凝固了
坚定的信仰,孕育出不屈的灵魂……它告诫我们:智慧应该融进深沉,毅力必须注入远见,大智乃大愚也。
读愚公移山,是品味他的精神和灵魂,还是琢磨他应该移山还是搬家? 河南报业 焦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