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关锦囊
名牌的一半是文化
作者:浦玉生 @ 2000-11-14
憗拰 名牌的一半是文化
“名牌的一半是文化”。不少精明的企业家在争创名牌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单纯依靠提高产
品质量等的“围城”,而是注重产品商标中的文化内涵一起创牌,文化创牌已经构成华夏大地的一道
风景线。
诗歌创牌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脍炙人口的诗词,风情别致的民族歌谣,成了企业文
化创牌取之不竭的源泉。杜康酒可以说是文化创牌的一个典型。杜康酒是我国历史名酒,魏武帝曹
操在著名的《短歌行》中留下佳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在连绵不
断的战争和朝代更迭中,杜康酒的制作却失传了。河南省伊川杜康酒厂经过反复研制,开发出新一
代杜康酒。这迅速打开国际市场,该厂乘冶金部代表团访问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并赠诗一首:“田
中原首相,和好利家邦,献上杜康酒,周公古义长。”这酒是通过该代表团一位团员的日本华裔转
送的,转送者也附了一首诗:“美酒古来为杜康,河南一饮三年香,诺言生死应更改,七载做成献
寿长。”一并送给田中角荣。诗颂酒意,酒香诗雅。于是,杜康酒与颂酒诗很快传遍日本,在日本
形成了一股杜康酒热,继而又有效地刺激了国内消费者。此外,红豆集团的“红豆”制衣,取自王维
的《红豆诗》;“燕舞”电器产品商标,既是“盐无”的谐音,也取名自毛泽东“到处莺歌燕舞”的诗
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名人效应 如果说诗词。民歌为企业文化创牌带来的效应令人欣喜的话,借名人效应产生的名
品则更让人津津乐道。用名人推销产品的故事古已有之。据《战国策》记载:有人卖马3天无人
问,卖马人去找相马专家伯乐说,希望伯乐能围着他的马绕3圈,临走时再回头看一眼,他愿奉送
一天的酬劳。伯乐照办,结果此马售价暴涨10倍。江苏森达集团几年来靠名牌打进名城,靠名牌
占领名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5年该集团利用名人做广告,他们聘请著名影星刘晓庆
拍“森达”皮鞋的电视广告,并巧借刘晓庆主演《武则天》在全国200多家有线电视台播出和中央
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他们还利用刘晓庆的形象在全国20多个城市大做户外灯箱广告,使森达知
名度迅速提高,产品供不应求,商业单位纷纷带款提货。品牌的知名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
附加值。最近他们开发的男单鞋包子鞋、宾奴鞋、宾度鞋系列,从过去的出厂价198元一双提高
到280元一双。森达皮鞋销售市场从过去的华东地区发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从开始进入销售
业务量较好的几家商场发展到拥有全国销售过亿的100多个大商场,1995年上半年仅盐城市
场就达到每50人拥有一双森达皮鞋。山东曲阜的一些厂家,也做足了孔夫子的文章,他们在商标
开发上非“孔”即“圣”也可见“名人效应”的一斑。
文化王国 在市场经济的大看台上,企业家们对产品及商标的开发,已越来越注重其文化含
量。上海著名设计师刘维亚设计的“茅台”酒外包装,赋予了民族文化特色,蜚声海外,不仅扩大了
销售,还使销售价格大幅度上升,出口价由原来的20美元一瓶,提高到120美元一瓶,设计典
雅的礼品袋一眼让人感受到这是至尊至贵的礼品,荡漾着一股浓郁的中国文化。商品是物化的文
化。购买的是商品,享受的是文明.一大批经营者们正在通过“打文化促销牌”,开辟一个广阔的“文
化园地”。
浦玉生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