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随笔苑
从以物代言到现代短信
作者:许文舟 @ 2004-05-17
从以物代言到现代短信
许文舟
短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逢年过节。以往的问候方式是情真意切地写信、想了又想的
贺卡,后来是情意绵绵的问候,再后来是无处不应的传呼,现在是手机短信大行其道,而且很多短信也不是自己
写的,网上下载或者转发一下就大功告成。人与人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简单。
我生活的地区有一个民族,至今还以物代言,聊寄相思。表示想念,就托人捎条树根去,当对方接到树根,
就知道有人在想念自己,若是捎去芝麻,那就表示想念得更深。一旦青年人恋爱,男方的情书,是用树叶包上树
根、大蒜、火柴丝辣椒来写,然后用线捆扎得严严实实,若包东西的叶子多,表示男方要说的话很多,树根表示
想念 ,大蒜表示请姑娘认真考虑,火柴丝表示男方的坚定态度,辣椒表示男方很爱她。看了男方捎来的"情
书",女方也要回"信"。如果同意与男方相好,就把男方的"信"原本地通回去,如果不同意,就在原"信"中放上
一节火炭,表示反感。
这不传说,而是生活在高山峻岭的景颇人的习俗。物质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寄信方式也许会在某一天消灭,
但这种独特的信总让人难以忘怀。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也经历了从写信到发短信的交流过程。记得七十年代恋
爱,写信是一种交流的主要方式,爱着人就是近在眼前,也由于害羞或者其他原因,信还得照样写,好象觉得不
写信就不算谈恋爱一样。我自小喜欢语文,父母让我死记硬背后的唐诗宋语元曲帮了我很大的忙,真的想不起来
了,抄一首唐诗也行,要是离别想念得太深,就用"杏花零落看泥香,闲立东风看夕阳",只是一部唐诗宋词里,
为女的说话的多,引用多了,很让人不舒服。心爱的姑娘就在一个生产队,却还要跑到很远的镇上,非要把 那封
信盖上一个邮戳,才放心地交给与心爱的姑娘同一宿舍的女同胞,怕她怀凝,递信的时候一定要加上一句"可能是
她老父亲寄来的吧"。
结婚后,信这样的活就不做了,我回到城里老婆孩子在乡下,电话是最方便的信,随便一个电话,就可以把
要办的事交待完毕,还用得着再花时间写信吗。三年前老婆也调回城里,一家人生活在一个不足五万人的小县城
里,电话都不想打了,一个一毛钱的短信就解决了许多事情。就是结婚五周年纪念,本来想写一篇小文章给老
婆,后来一上网发现许许多多现成的短信比什么诗都美,为什么还要自己苦思冥想呢,上网半小时,找到的甜言
蜜语曾让老婆死机了好几次。比如有一个短信,写得至今让我还想找作者呢。上联是"情已欠费,爱已停机,缘份
不在服务区",下联是"思无应答,想也占线,感情不能再充电",横批是:"爱若移动,心想联通"。天哪!有这
样现成的好东西,还用得着自己费心里那本来很少的墨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