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刘基谋略智慧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作者:杨楚云 @ 2004-07-30
刘基的谋略智慧对大学生就业思维的启示
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的刘基,字伯温,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谋略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人们曾把他与姜太公、诸葛亮并称为“三大军师”,其形象不断被神化,成为
智慧的化身、崇拜的偶像,在广大民众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刘伯温一生著述宏富,其中著名的有反
映他的哲学观,政治观,经济观,道德观,人才观以及文学成就的《郁离子》,还有反映他兵法韬略,智
慧结晶方面的著作《百战奇略》等等。这些凝聚着智慧的伟大作品,无疑对今天的人们有诸多教益和启
迪,对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借鉴和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今社会现实实践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日渐完善,我国的就业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公平竞争”的就业观念的制度已逐渐被人们接受,我们在拥有比过去更多的选择职业的
机会时,也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压力。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如何才能选择到最适合
自己的职业,这是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同时,我
们不妨请出这位历史上伟大的谋略家刘基给大学生就业问题“出谋划策”指定迷津。我们利用这把金钥匙
来开启大学生就业思维,给大学生今后人生长途上如何进行自身人生价值取向、定位以及终极目标以价值
精神关怀。
据《温州日报》8月4日文章报道,题目是:“招人求职两相难——聚焦2003年温州夏季人才交流
会”。报道说:据业内人士分析,两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实践经验”挡住了绝大部分求职者
的路。用人单位绝大多数希望能招到有两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者,以便“拿”来便可派用场。如此强调
“实践”可苦了绝大多数求职者——刚刚跨出校门,何来经验?其次,大学生求职者期望值过高。大部分
大学生希望能步入名气响亮的单位或钟情于事业单位乃至满足自已满意的工作岗位。于是不少摊位前少人
问津。另外,一些大学生到民营企业求职时,往往“索价”过高,显然会自我拒聘。刘基《百战奇略》
《斥战》中曰:“凡行兵之法,斥堠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前后
左右,接续堠望。若见贼马,以项转近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作战中只
有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谓“斥战”就是在战争中发挥侦察兵的作用。即体现着孙子先计而后战的
思想。故欲百战百胜,永立不败之地,必须知彼知已。俗话说:“竞争似战争”。现代经济市场,人才战
场中的竞争,群雄竞逐,纵横捭阖,是智慧的角逐,谋略的较量。大学生欲战胜竞争对手,取得成功,其
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都是透彻地掌握彼我双方的情况,明于知已,暗于知彼或明于知彼,暗于知已都是片
面的认识,都会导致竞争失利。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人才市场就业竞争应更多、更广泛地借鉴刘伯温
兵法,将真正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和立竿见影的现实指导意义,从而正视“理想我”与“现实我”
的统一,努力实现“理想我”。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人
才交流市场化,在企业中出现了转岗和下岗再就业等新问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将来也会因多种
原因面临失业问题。能否较快、较好的适应转岗后的新环境,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能否在失业后成功再
就业,并提高再就业质量,显得尤为主要。大学生需要学会克服原有工作带来的心理定势,以顺利适应新
工作。同时,我们需要吸取刘基的谋略精神食粮,作为支柱,增强力量。刘基在《百战奇略》、《变战》
中说:“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左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
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之法,贵在随机应变,竞争场
上同样如此。当代市场强手如云,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因此当代经济市场之复杂和变幻莫测,超过军战,
没有刘伯温《变战》中的那种应变之智,是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获取胜利与成功的。刘基
又在《忘战》中说:“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戒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周,无以捍
御;必须内修文德,外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忘战者,教民
不离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平,忘战必倾。”兵法上说:天下虽然太平了,但是如果废弃战备忘记战争,
国家就有灭亡的危险。有国家存在,战争就难以消失,那么经济市场上有岗位存在,竞争绝不会停止。竞
争是打击对手,扩大自身实力,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竞争的基本法则是,优胜劣汰,竞争的现实十
分严峻。所以,竞争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确实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是每一个大学生
们不能不认真观察研究的大事。如果你获得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而愉悦。由此而得过且过,没有竞争意
识,缺乏进取精神。怀有这种心态的人自无前途可言。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你不前进,别人却在
争分夺秒地奋勇向前,“守”本身就是退。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会被淘汰。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大学生
来说,刘基的兵法无疑是一面镜子,照耀着大学生们人生奋斗路程,获取成功胜利的光辉。
在今天的人才市场上,社会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往往把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在“诚信
日”前夕,《温州日报》对100家分布在温州各县市的企业就“企业招聘时注重应聘者什么品质”进行访
问调查,发现“诚信”的提及率几乎达到100%,诚信是成功者的通行证。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在
招聘员工时最着重的两种个人品质主要是:诚信、才能。其中:70.5%的企业首推“诚信”,17.6%企业首
推“才能”,10.8%的企业提出要同时选择“诚信”和“才能”。“勤奋”、“涵养”、“机敏”、“有
个性”的提及率分别为57.5%、41.8%、40.7 %、18.1% 。在调查中,来自苍南县的数据显示,80%的用人
单位认为诚信是企业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评价标准,其次才是才能。有社会学家在分析本次调查结果认
为,一个人可能没有天生的智慧和不凡的才能,但是你可以不懈地追求诚信,“诚信”是个人在后天形成
中选择度比较大的一种品质。只要追求,社会拥有。刘基在《百战奇略》、《信战》中说:“凡与敌战,
士卒踏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仁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
法曰:信则不欺。”刘基还在《难战》中说:“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
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已哉?法曰:见危难,毋忘其
众。”刘伯温《信战》《难战》的谋略,我们反其道而用之。现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需要的是厂长
(经理)与员工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建立一种上下和谐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是既对立
又统一。只有在对立中求得统一的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二者的高度结合,才能把企业办好。因此,
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如何加强建设、实现自身职业道德信誉。如何与单位领导协调关系并在工作岗
位上获得成功,取得效益,刘基的谋略慧智,以及刘基的重德致用的教育思想,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
意义与指导作用。
高职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一般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根据所学的专业,获得了适合的工作职位;另一
种是由于多种原因求职失败而在家待业或者自己按照职业生涯设计,准备自己创业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逐渐成为企业家、经理。刘伯
温兵法是智慧的结晶,刘伯温兵法的社会功能早已突破了“军事”的界限,备受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
家与企业家的青睐。今日的高职毕业生将来踏上创业之路,仔细研究刘伯温的名著《百战奇略》仍将很有
借鉴的价值。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现代商战应该更多、更广泛地借鉴古代兵家韬略。商战愈激烈,
对研究竞争战略和策略的需要就愈迫切。因此,刘伯温兵法为准备参加市场竞争走创业之路的高职毕业生
们提供一把解决商战中各种难题的钥匙。商战中的情况千变万化,高职毕业生只有把刘伯温兵法中的辩证
法学到手,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杨楚云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