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浦玉生 @ 2000-11-16
寻根问祖
浦 氏 探 源
浦玉生
人生在世,会常常扪心自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像我这样的姓氏也常常引起一些人的好奇,姓“浦”,稀有之姓。
我去查姓氏的书得知,浦姓,《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三国魏有浦仁裕明代有浦南金,清
代有浦起龙。传说此姓为周太公之后。浦,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是地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
吕梁县;春秋卫邑,在今河南长垣县。
我再去周太公的踪迹,我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古称长安,去寻自己的根,寻中华民族的根。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如今这里是捧一把黄土里面全是故事,捡一片瓦砾上面都是
历史。大约5000年前,黄帝部落在今陕西北部兴起,传说黄帝原姓公孙,号轩辕氏或有熊氏,
因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同黄帝同时起源于姜水(今岐山东)的炎帝部落,他们沿渭水、黄河东徙,落脚于今山东地
区。当时山东一带有九黎族的蚩尤部落,同炎帝发生冲突,炎帝在那里站不住脚,又迁徙到黄帝居
住的地区。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炎帝打算同周围的其他部族结成联盟。但是,那些部落看到黄
帝的势力比较强大,纷纷投靠了黄帝。这样,炎、黄两部又出现了矛盾,发生了史书记载的阪泉
之战。在河北涿鹿东南,一说在山西运城,炎帝和黄帝两部先后在此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战斗,最
终黄帝获胜,炎帝投降,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由黄帝担任首领。这个部落就是中华民族的雏
形,后人因此而尊崇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习惯上把中国人称为炎黄子孙。
传说周人的始祖名叫后稷,他原来的名字叫“弃”,意思就是“被抛弃是孩子”。据说,弃的母
亲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名叫姜原,大约在弃的这个时候,周族就由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
父系氏族社会了。周部落是居居在关中平原西部历史悠久的一个氏族部落,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
与扶风县交界一带,距离西安大约二百华里,包括现在岐山县的浦村等七个乡所在的范围。
弃很会种庄稼,尧曾经把弃请来,任命他为管理农业的官。弃在百姓中推广自崐己种庄稼的方
法,获得了大丰收,因而受到尧的奖励。在舜的时候,弃还参加了大禹治水的斗争。由于弃管理
农业有功,被舜封在邰(今陕西武功)。邰地接近姬水,周族就以姬为姓。因为弃是担任管理种
植黍稷的农官,所以人们便把他叫作“后稷”。看来周部落从一开始就是发展农业而兴盛起来的。
从后稷以后又经过了两代,周族的首领传到了公刘。公刘带领周族百姓迁徙到豳(今旬邑、
彬县一带)。这时的周族已经有较为发达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生产品有了一定的剩余,原始公
社制度逐渐解体。到商代后期,周族首领传到古公禀 父(历史上称为周太王)的时候,迫于北
方 严狁族的侵扰威逼,古公 禀父率领周部落南迁,来到今天岐山县箭括岭下的平原地区定居
下来,这里就是周原。历史上就称是有名的古公迁岐。从此他们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就叫周。
我常常思索,我的先人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搬迁到南方来的,最终落户于江苏省大丰县
的,我本人出生于苏北的浦家巷。据老人讲,长毛造反时,我浦氏家族由句容搬迁至上海浦东一
带,又过若干年,搬迁至启东吕四一带,1928年我的祖母从启东至大丰,与我祖父结合,于
1930年生我父亲。在句容之前,我们怎样从北方到南方来的呢?因为没有家谱可考,我现在只
能根据推测,描述一条轨迹。(待续)
联系信箱:info@zhc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