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工场
海外华裔商人的创新
作者:浦玉生 @ 2000-11-16
憖拰
海外华裔商人的创新
浦玉生
有一种说法:“海水流到哪里,华侨就漂到哪里。”还有一种说法:“有10万以上的人的地
方,必然有中国餐馆,有华侨。”更有甚者,宣称:“一棵椰子树崐下,就站着三个华侨。”华侨是
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游牧民族的呢?海外华侨商崐人有的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有的子承父业锦上
添花,有的大器晚成壮心不巳;既有崐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的超级富豪,也有屡经曲折、不屈不挠
的经济强人;既有决胜崐商场的精明商人,也有异军突起的学者型企业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
经济生活崐的国际化,华人资本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和从事跨国生产与经营,从而与犹太、伊斯崐兰
金融势力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海外华商经理他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探索其崐中的奥秘,对于
我们今天的大陆的企业家走向世界不无意义。
商场如战场,讲究的是胜者为王。在世界商人群体中,海外华商何以从三把刀崐(剪刀、剃
刀、菜刀)起步,而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创崐新能力,是祖先留下
的“三把刀”功夫,再加上过人的智慧,终于功成名就。
卧塌之旁,岂容他人再睡?
过去有句古话叫“负笈远游”,笈是指书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背着书箱去出崐去寻师访友、求
学问道。但是华侨商人他们踏进的是自己的社会大学。他们当初到崐异国闯荡时,都是身无分文,
且言语不通,他们从粗壮活开始做起,一点一点积累崐基业。由于寄人篱下,要受所在国的本地商
人的威胁和竞争,他们往往要付出比他崐人更多的劳动和代价,他们要生存,唯有在创新中生存和
在创新中发展。
日本一位作家曾写他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位和蔼的中国商人卖啤酒,薄利崐多销,啤酒便
宜得竟和批发价差不多。作家问卖主:“您卖得这么便宜,有收入吗?崐”卖主答:“有。”作
家:“怎么有收入呢?”卖主:“就是装啤酒的箱子钱。”崐日本作家明白了中国商人原来就是这样一
种“不以利小而不为”的勤勉态度和创新崐精神。
日本的风林会馆,老板是林再旺。这位海外华商在商店开张之时宣布:把卖1崐0日元一杯咖
啡的所得,全部捐献给生活贫困的人。这一壮举赢得了日本全体民众崐的欢呼雀跃。直到现在,日
比谷公园的“松本楼”,每逢重建纪念日,都要低价出崐售10日元一杯的咖啡。成为记者们大书特
书有重大新闻。以人们不可思议的价格崐出售商品,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传十,十传百,风
林会馆的声誉也就不胫而崐走。他们得到新闻界的争相宣传,知名度如日中天,可是却未花一分钱
广告费。这崐不是给人以启发的创新吗?
敢冒风险,扮演“弄潮儿”角色
一个成功的商人与一个商场的败阵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审时度崐势而后者只知
亦步亦趋。许多成功的经理都是干大事,获巨利的大家,“看准这宗崐好生意”,是许多成功的经理
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5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正在起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万国崐商人纷至沓
来,办厂经商,此时有一个风云人物、长江实业公司董事长李嘉诚就“崐看准”了房地产“这宗好生
意”,大力经营地产发展业,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地产崐商。
“驾驭市场,掌握市场”一直是曾宪梓及金利来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崐发展的不法二
门。曾宪梓60年代只身来到香港,凭着一把尺子,一把刀以及一架崐蝴蝶牌缝纫机,自作领带,
直到1977年才创办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近崐几年来,妇女佩带领带日益流行,金利来
公司及时跟上潮流,生产了多款女式领带,崐扩大了生产种类。为了扩大公司的影响,1984
年,他特制了乡有中国奥运会会崐徽的红色领带,赠送给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的全体运动员佩带。
经商如行舟,曾宪梓堪称是行船把舵的老手,世界的每一细小的变化都逃不过崐的他的眼睛,
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稳操胜券,就在于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英雄如锥置囊中,一定会脱颖而出
中国人嘴上崇拜的是乌江自刎的楚霸王,崇拜他的浪漫情怀与悲壮色彩。但手崐底下干的,往
往是刘邦那一套。在他们的心目中,不肯见风使舵,卷土重来的项羽崐是个典型的死脑筋。做生意
要学刘邦,能变通,能转向,如像项羽那样钻牛角尖,崐只能落得个“时不利兮”的下场。英雄的处
世,就像锥置囊中,如果不是棱角已被崐磨平,那么一定会脱颖而出的。
永安集团的创始人郭泉和郭乐,原本是在澳洲开水果铺的。而今却发展成为集崐大百货公司、
银行、保险公司、地产置业公司于一身的响当当的华资大集团。郭泉崐于1907年初返香港,由
于转业后对新行业并不熟悉,生意做得并不风光;铺面崐只有一间,伙计只十余人,规模之狭小,
地方之局促,无异“蠖之屈于叶,蜗之困崐于角”。但郭泉慧眼独具,他看到香港地狭人多,房地产
供不应求,因此把有限的崐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上去。
欲望和信念是创新、拼搏的精神支柱
身在异国他乡,在一个被割裂的国度、丧失了母土的种种联系,华侨拼搏谋生的崐依靠只能
是:欲望与信念。每一种贫困的体验,都能使他们产生出这样的“野心”: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每一个成功的例子,更能使他们激发出这样的浩叹:大丈夫崐不当如是哉?!“勇于开始是导向成
功的途径,坚持到底则为成功的基石。”台湾崐规模最大的制镜工厂福华明镜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
福来,曾荣膺台湾“十大杰出的崐自强人士”的殊荣,他在回顾自己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时认为,
使他到达成功彼崐岸的秘诀是:欲望与信念。
在信念之下的拼命的努力,对华侨来说,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是再自然不崐过的事情,直
到现在,他们仍然经常地勉励自己:膏药是熬的,生意是做的。
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奋斗,是华侨商人成功的助燃器。
老板意识是创新的精神动力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不甘蛰伏人下,做一辈子打工仔的“老板意识”,崐是一批华侨商人经
理创新的精神动力。英雄因运而生,因时而作,因势而兴,他们崐或创办家族式公司,或集资办股
份公司,还有不少是“单干户”“独行侠”,他们崐之所以经倾轧而不败,历风雨而不倒,最终跻身于
强手之林,就在于他们的老板意崐识。新加坡华人郭芳枫手创的丰隆公司,就是他们弟兄三人集资
兴办的,如今他已崐拥有17亿美元的资产,成为全世界著名的企业家、银行家。老板意识使他们
实现崐了从白手起家打下天下的现代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