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随笔苑
晓惠散文:你认识林昭吗
作者:张晓惠 @ 2005-01-19
你认识林昭吗
张晓惠
在省作家代表大会期间,一位全国著名诗人问我:你知道林昭吗?无独有偶,一位居于领导岗位的长者会议
期间也问我:你应该去写一写林昭。
林昭?一个不熟悉的名字。于是,我用“google”查找,于是,我进“百度”搜索,于是,我查找到了2004
年8月31日的《中国青年报》,查找到了有关这位林昭的往事历历。于是,林昭穿越岁月浮出水面,林昭活生生
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姑苏小姑娘林昭,在中学即投稿发文的林昭;北大女才子林昭,创办《红楼》、《星火》的
林昭;从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林昭到头顶一块白布上面用血写着一个冤字的林昭……惨烈得令人震
撼,震撼得你心底若撕裂般疼痛!于是,我走近了林昭,认识了林昭。
美女林昭。一袭布拉吉的林昭,纯洁若一朵白云,微微的笑在未名湖畔;一身列宁装的一顶软檐军帽的林
昭,乌黑的双辫垂在胸前,娴静地笑在农村的田野间;着雪白府绸衬衫蓝色工装裤的林昭,与女友携手相伴,灿
烂地笑在北大那座著名的红楼前……难怪北大同窗形容: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迎风。
才女林昭。以江苏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的林昭,学生刊物《红楼》编委之林昭,二十来岁就在
《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发表诗歌的林昭,身陷囹圄却还在编写《自由颂》的林昭,在与亲人诀别时仍叮
咛“将我的诗歌集定名为《自由颂》,将我的散文集定名为《过去的日子》,将我的书信集定为《情书一束》
……
思想者林昭。从在教会学校读书时便和父母一起为地下党做事,十五六岁时便依靠自己的辨别力积极向党组
织靠拢,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对新生的祖国和政权热情地拥护,十八岁便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在北大自由空气
和民主精神的熏陶下,林昭如饥似渴地阅读,对现实进行着思考;在北大定下约占学生数十分之一的右派时,林
昭成了学生右派中惟一不肯检讨的一员:我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人人要平等、自由、友爱、和睦。不要人咬人!
在自杀、痛苦、流泪之后,她想通了:这不是个人的命运问题,这对国家和历史有什么影响?!在监狱非人的折
磨中,林昭不停歇地思索,数次戳破皮肉用鲜血写下二十余万字的文章和诗歌:政治斗争是不是也有可能以一种
比较文明的形式而不必诉诸于流血呢?!
刚烈勇敢者林昭。在北大对一些有思想提出善意的意见的同学的批斗会上,林昭拍案而起,面对“您是
谁?” 的怒问坦然作答:我是谁?双木三十六之林,刀在口上之日的昭!林昭! 在铁铐、双铐、背铐的8年牢
狱生活中,面对亲属家人的劝说,林昭发出“宁为玉碎”!“愿殉自由死,终不甘为囚”!的呼喊。一块白布顶
在头上,一个鲜血写成的大大的“冤”字顶在头上,长长的白发披在身上!如此林昭,仍然宣称:永远不放弃宗
旨而改变立场!林昭为这献出生命的宗旨也说是“人人要平等、自由、友爱、和睦啊!林昭无畏:历史将宣布我
无罪! 1968年4月29日,一颗子弹在上海龙华机场夺去了林昭三十六岁的生命,行刑者又赴林昭的苏州之
家向其母索要五分钱的子弹费!真个是血溅罗裙直道存,文弱女子性刚烈!1980年,一张宣布林昭无罪的判决书
下发。
有说:绝世之美是难以融入尘世的。
于是,注定上苍在给予林昭美貌和才华,偏又赐予其铮铮傲骨和如此胆识之时,就注定这朵花只能在还未竟
放时就凋零枯萎,注定她只能在“刀在口上之日”饮恨而亡!
因为太爱世界而为这个世界所不容。
因为太爱人们而为一些人们所杀戮!即使在临刑前,林昭还用鲜血写下“我将这一滴血,注入祖国的血液
里” ……
思想是作为一个人生活得更像一个人的根基,胆识和骨气是一个人在世上体面尊严屹立的底气和实力。林昭
用自己的鲜血拷问我们对精神和信仰的坚守,对血性和骨气的理解。林昭更用短暂的三十六个年华昭示着我们:
什么是高贵的气质,什么是人格的力量,什么是思想的高度。
数只鸟儿鸣叫着自由自在地掠过头顶向高远蓝澈的天空飞去。我幸运,已远离了那些个“刀在口上之日”的
日子。
车嘶马鸣灯红酒绿,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我幸运,在这些个浮躁而忙乱的日子中知道了林昭,认识了林
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