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人报
鸟类拥有高智商,科学家要正名
作者:京科 @ 2005-03-11
鸟类拥有高智商:大脑复杂灵活 具有创造性
在东西方文化中,“笨鸟”、“菜鸟”似乎都是通行的名词,鸟类与愚蠢似乎脱不了干系。而最新的研究表
明,有关鸟类大脑的解剖学教科书里所写的几乎都是错误的,鸟脑并不简单,其构造十分复杂,与哺乳动物非常
接近,远比人们想象得要聪明。
西方人经常用“鸟脑”来形容愚蠢的人,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鸟儿其实非常聪明,智力和人们一般熟知的
高智能动物———猩猩或者海豚,不相上下。据2005 年2月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评论》报道,杜克大学神经生
物学家艾里奇·贾维茨领导的一个鸟类专家国际小组近日宣布,鸟类的大脑和任何哺乳动物的大脑一样,是复
杂、灵活、具有创造性的,有关鸟类大脑的解剖学教科书里所写的几乎都是错误的。
专家表示,鸟类大脑的成簇组织承担着和大脑皮层近乎相似的功效,这使其不仅能依靠本能生存,还可记忆
不同场景、学会高等哺乳动物的多种技能。
鸟类大脑具有同哺乳动物类似的神经结构
哺乳动物有复杂的大脑,既有能促进学习的神经组织,又有能控制行为的基底核(基本神经中枢)。过去,人
们一直认为鸟脑只有基底核而没有神经组织,比哺乳动物的大脑低能得多。
但是由来自6个国家的29位鸟类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推翻了这一说法。他们通过长达7年的研究发现,鸟类脑
部结构其实非常发达、复杂,其所谓的原始区域事实上与哺乳动物是相对应的。
研究发现,鸟类大脑虽然容层较小,皱褶不像哺乳动物那么多,但其核心的纹状体十分发达。该结构构成鸟
脑的主要综合中心,操纵各种活动,如吃东西、歌唱、飞行和所有复杂的本能繁殖活动。鸟类的智力主要取决于
这一结构的发达程度,而非大脑体积的大小,较聪明的鸟,如乌鸦和鹦鹉的大脑比不聪明的鸟,如鸡和鸽子的更
大。专家还发现,鸟脑执行知觉处理、运动控制和感觉运动的区域,与哺乳动物的新皮质是一样的。
鸟类中脑的侧突即视叶还形成一个视觉联系装置,类似于哺乳类的视觉皮层。这类复杂的神经和感觉系统能
确保鸟儿准确地反射飞翔和高空生活所能遇到的复杂问题,使其能够很好地收集食物、配偶、保卫占区、孵卵和
育雏,同时还能正确地区分敌友。此外,分子研究也显示,鸟类及哺乳动物的脑部区域就基因和生物化学机制而
言,也是十分相近的。
神经结构分析有助于解释鸟类的奇怪行为
研究小组在《自然神经科学评论》上撰文指出,人们通常认为鸟类大脑简单,科学界多年来也是这么认为和
这样教人的。但当乌鸦和鹦鹉,包括其它鸟类的行为表明它们和黑猩猩一样聪明时,这种观念就不断受到质疑。
非洲灰鹦鹉不但会在与人类的对话中恰当地使用词语和数字,而且还具幽默感,能造新词。研究人员说,一只名
叫亚历克斯的非洲灰鹦鹉掌握一些数字和颜色的概念,并能像婴儿那样捕捉到人们谈话里的字母。更神奇的是,
它还会发明词汇,并能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其它鹦鹉。该文还谈到,鸽子能记住725种不同的视觉模式,可区
分“人造的”和“自然的”物体,甚至还能分清毕加索、莫奈及印象派中立体主义的作品。乌鸦可使用不同的工
具来获取食物,它不仅能用小树枝的枝杈来觅食,还会把胡桃衔到公路上,让过往的汽车将硬壳碾碎,以便其轻
松享用胡桃仁。牛津大学实验室里饲养的一只乌鸦居然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能将一根长金属线做成弯钩,从试
管里搞出鱼来美餐一顿。小夜莺则会使用自己的左半部大脑模仿人类婴儿的哭声。研究人员认为,对鸟类大脑的
重新分析将有助于对很多鸟类的奇怪行为做出解释。鸟类大脑的“简单”区域实际上是类似哺乳动物的复杂的信
息加工区域,这是其能够完成复杂行为的物质基础。解剖还表明,若是根据身体比例,乌鸦的大脑和黑猩猩的大
脑其实是等大的,这就意味着鸟在神经系统的规模上与哺乳动物相近,这也为鸟类的高难度动作提供了保证。黑
猩猩能使用简单的工具,能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工具,乌鸦也是如此。猩猩和鸟类都是高度社会性的,都
已经进化到能使用和处理社会信息,知道谁与谁结盟,谁和谁有何种关系及如何进行欺骗。它们都有记忆,乌鸦
能藏起三万粒种子,6个月以后再找回来。当其藏食物时如果发现其它鸟在一旁观看,它们过一会儿会悄悄地回来
将食物重新藏匿。喜鹊在幼年时就有了足够的理解力,知道一个物体躲在窗帘的后面并不说明这个物体已经消
失。研究也表明,鸟类在智商指数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哺乳动物一样,总有一些鸟儿会比另外一些鸟儿更聪明
一些。
科学家要求修改教科书为鸟脑正名
专家们现在达成了共识:鸟类的确是聪明的。贾维茨表示:“客观研究表明,有些鸟类演化出远比许多哺乳
动物要复杂的认知能力。叫人傻瓜时别再用‘鸟脑’这个词,就把这当成恭维话吧。”专家小组认为,目前解剖
学书本中有关鸟的大脑皮层与“智力”的大多数说法,均需要改写,现有关于脑部结构学术命名的原则也需做出
重大修改。
贾维茨指出,目前的体系可以追溯到100年前,它显示鸟的大脑主要是基底神经节,这个区域控制简单的大
脑功能和本能行为。但事实上,这两点都不对。鸟的大脑与人的大脑更相似。而且,基底神经节也不是一个简单
的区域。他建议把鸟类作为研究学习和发展能力以及迁移和社会行为的范例,认为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人类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贾维茨称,名称对于其所做的实验和思考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陈旧的术语有碍科学的进步。他希望学术界
能够提出一套新的、更准确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大脑各种组织结构的名称,如将鸟类大脑智力的中心部位改名为大
脑皮层。该专家小组还呼吁,绘制新的鸟类大脑图,以反映其真正的结构。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