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社区
戴珩散文:爱的笑容/爱情故事1
作者:戴珩 @ 2005-04-21
爱的笑容
戴珩
当你走到唐丽娟的面前时,首先引起你注意的肯定是她的笑容。
唐丽娟的笑容很美,也很特别。她的笑让人感到完全是从心底溢出来的,自然,生动,明亮,纯净,就像从
地下涌出的一汪清泉,就像从天空泻下的一团阳光。这笑容,使她那张本来就很清秀的脸庞显得更加红润、亮
泽、年轻、漂亮。这笑容,不仅表现出一个女性心灵的健康和充实,而且流露出一种婚姻和家庭生活特有的美满
和幸福。面对这样的笑容,你几乎无法不被感染和感动。而当你看到站在一旁的李建军温情脉脉地看着自己的妻
子,脸上同样带着一种安详、平静的笑容时,你甚至会不由得从心里对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生出一
种羡慕。
真的。没有多少人的笑容会像他们的笑容这样明丽和灿烂,没有多少夫妻彼此对视时目光会像他们这对夫妻
这样充满了那样深的柔情和爱恋。
无疑,这是一对非常恩爱、非常幸福的夫妻。
面对这样的笑容,人们恐怕很难想到他们的生活中曾经发生过巨大的灾难和不幸,人们可能更难以相信躺在
床上的唐丽娟竟是个动过多次大手术,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的高位截瘫病人。
这是一对很普通的夫妻。但是这对普通的夫妻却共同用笑容化解了生命中所有的苦痛,共同用情爱把生活中
的痛苦和不幸酿成了甜蜜。
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同时,也不能不让人对他们发出一种由衷的赞叹。
爱笑,是很多人的天性。
唐丽娟也天生爱笑。
正是她爱笑的模样,成就了她和李建军一生的姻缘。
198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在两人共同的朋友的牵线搭桥下,时年同是22岁的唐丽娟和李建军在无锡市锡惠公
园初次见面。在橘黄色的温馨的灯光下,在弥散着花朵芬芳的清新的晚风中,两个年轻人的目光刚一对接,两张
脸上立刻同时露出了明净、坦诚的笑容。这时,从身旁走过的一位游客手里拎着的收录机刚好在唱:“我一见你
就笑,你那翩翩的风采多美妙,跟你在一起,我永远没烦恼。”这首歌,正好点中和应合了他们两个此刻的心
情。从唐丽娟的笑容中,李建军看到了她的漂亮、活泼、开朗;从李建军的笑容中,唐丽娟则看到了他的诚实、
宽厚和善良。彼此的笑容都让对方的心头为之一亮,他们都认定对方就是自己所要寻找的意中人。于是,没有丝
毫的犹疑,还没等走出公园,他们就已经各自在心里把对方确定为自己的恋人。
他们第二次见面是李建军主动约的。
那时,唐丽娟在无锡市军分区礼堂做出纳,李建军则在无锡市无线电五厂模具车间当工人。
他们约会的地点就在军分区礼堂。两人刚一见面就又都笑了,那种感觉就像彼此已经相处了很久似的。唐丽
娟叫李建军“胖子”,因为李建军长得又白又胖,而且唐丽娟知道李建军的小名就叫“胖子”。李建军则叫唐丽
娟“丽娟”,因为唐丽娟在他的眼里确实长得美丽而又娟秀。这样的称呼使彼此的心里都觉着特别的亲热。
那段日子,晚上下班后,李建军便常常到军分区礼堂去看电影。看电影之前,他当然先要去礼堂的办公室看看唐
丽娟。其实,他看电影是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看看唐丽娟。他并不要和唐丽娟说很多话,他只想看看唐丽娟工
作时的模样,只想看看唐丽娟见到他时那副开心、快乐的笑容。只要看到了唐丽娟那副开心、快乐的笑容,他的
心情就会变得非常愉快,心里就会感到非常踏实,第二天工作起来也就会感到特别有劲。而唐丽娟也是。
他们用笑容相互表达着自己对对方的喜欢和爱意,他们也用笑容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幸福和甜蜜。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恋爱,1987年春天,在家人、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他们顺理成章地把笑容一起定
格在大红的结婚证书上,又把笑容一起绽放在充满喜气的新房里。
那真是一段充满了笑声和甜蜜的日子。
尽管新房不大,只有16平方米,而且还是每月花30元钱租来的,尽管新房里的摆设也很简单,只有普通的
床、简易的沙发以及高低柜、挂衣橱等,但是,这属于两个人的小天地里却因男女主人的相亲相爱而显得格外的
欢乐和温馨。
唐丽娟是个十分聪慧、爱美、细心、能干的女性。她知道应该怎样把家打扮得更漂亮,更有情趣,她知道应
该怎样让丈夫在家中生活得更愉快,更舒心。她总是把小家收拾得很干净、很整洁,她总是不断变换花样,把饭
菜做得更香甜,更合乎丈夫的口味。唐丽娟知道李建军出生后7个月便被父母从青海送回无锡跟着外公、外婆生
活,因此,和李建军结婚后,她用妻子和母亲的双重爱心,疼爱和照顾着李建军。
他们相依相偎,如胶似漆。
1987年底,他们的女儿诞生了。孩子的诞生,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欢乐和喜气。
孩子一周岁时,他们一家三口拍了一张照片。唐丽娟抱着女儿,李建军紧靠在母女俩的身边。他们的笑容是
那样的幸福、甜蜜。
唐丽娟认为自己会一直这么笑着生活下去。李建军也是。
唐丽娟和李建军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对生活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奢望,也没有什么超乎现实的要求。在他们
想来,只要两人相亲相爱,家庭和和美美,这日子就是浸着蜜,蘸着糖。他们没有想到生活还会出现什么其它意
外。
唐丽娟确实一直是笑着的,但是,慢慢的,她却变得有些笑不出了。
进入了1989年之后,唐丽娟突然觉得左腿变得没劲,抬不起来。而与此同时,腰也开始疼起来。起初,她并
没有怎么在意。她觉得可能是哪儿不小心碰着了、扭伤了或是怎么的,总之,不会有什么大碍,或许过些天自动
就会好。可是,过了几天、几十天乃至上百天之后,腿部和腰部的毛病不但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越来越厉害。
左腿越来越不听指挥,先是骑车时,左腿不得力,从车上摔了下来,后来走路时,也因为左腿站立不稳,接连几
次摔倒在地。在左腿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同时,腰部的疼痛也越来越剧烈。她本来脸上一直绽放着笑的,现在,却
因为身体的疼痛而泛起了痛苦的表情。李建军一看妻子笑不出了,忙带着她到无锡医院去检查。可是,无锡市里
的几家医院全跑遍了,左查右查,却总也查不出来是什么原因。
查不出原因,这病就没法治,这痛苦唐丽娟也就只能先这么忍着。但有谁能够长久地忍受这样一种病痛呢?
病痛是疼在唐丽娟的身上,但也疼在李建军的心里。他努力用他所能采取的一切方式尽量减轻妻子的病痛。每天
下班后,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他开始一样样接替妻子手中的家务。他用师傅教给的方法帮妻子按摩、捶
腿、捶背。他给妻子讲单位和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以此分散她对病痛的注意力。他安慰她:这病不要紧
的,医院查不出来,说明就没什么,过一阵子就会好的。对妻子这查不出原因的病痛,他心中也有一种隐隐的疑
虑和担心,但他为了不增加妻子的心理负担,又尽量把这种疑虑和担心打消。看到妻子有时疼得眉头紧锁,他就
笑着逗她:笑一笑,笑一笑。他还把女儿拉过来,一起逗她笑。
唐丽娟有时也会被李建军和女儿逗得笑起来,但那笑容却越发变得短暂。她实在无法抵御那来自身体内部的
疼痛。
在那一瞬间,李建军自己也笑不出了。
1992年9月的一天,李建军接到在上海长征医院做实习医生的一位熟人的电话,这位熟人告诉他,他上午坐
火车回无锡,他把唐丽娟在上海长征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和有关资料带了回来,他要李建军到火车站去
取。
李建军骑着自行车来到火车站。
这位做医生的熟人告诉李建军,经核磁共振仪检查,唐丽娟的脊椎患有肿瘤。这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目前尚
难分辨。他说,这种病例的发生率为千万分之一,挺难处理的。
李建军懵了。春节后,听说上海可以做先进的核磁共振检查,他立刻陪唐丽娟去了。核磁共振是新仪器,等
待做核磁共振检查的病人很多。他们通过这位熟人,好不容易才让唐丽娟排上了队,挂上了号,接受了检查。回
到无锡后,他们一直盼望检查结果能早一天出来。但是,李建军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所等来的竟会是这样一个结
果。
从熟人手中接过诊断资料,李建军长久地怔在那里。熟人何时走的,他和熟人是怎么道的别,他全不记得
了。
李建军的脑子昏沉沉的。骑车从火车站出来,本来那一段路很熟,可他那天却就像钻进了迷魂阵似的,骑了
很长一段时间,仍在火车站一带兜圈子,过十字路口时,还闯了红灯,差一点跟汽车撞起来。
那一天,李建军没有吃午饭。他没有心思吃,也不想吃。他脑子里就两个字:肿瘤。这两个字一会儿大,一会儿
小,并不停变幻成各种恐怖、怪异的模样。
但是,过了几个小时之后,李建军渐渐平静下来。他知道,既然医院已经确诊是肿瘤,光是担心和恐惧是没
有用的,还是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再说,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也还没有作最后定论。希望还是有的。自己首先不
能先失去信心。
下午3点,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的李建军给唐丽娟打电话。这时,李建军已完全恢复了平时的状态。电话
中,他笑嘻嘻地对唐丽娟说:丽娟,你把工作上的事向单位交一下吧,从明天起,你就不要再上班了。唐丽娟紧
张地问:结果出来了?怎么样?李建军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就肿瘤呗!
听了这话,唐丽娟的脑子立刻“嗡”了一下。她没再问什么,“肿瘤”二字已使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但她也尽量保持住平静。她听从李建军的建议,向领导说明情况,把工作交了。临走时,尽管她的心里有一种说
不出的滋味,但她还是强作笑容对领导说了声“再见”。
接下来的日子相当痛苦和难熬。
既然已经确诊唐丽娟患有脊椎肿瘤,夫妻俩就一心希望能够通过手术把肿瘤切除。
但是,当他们向医院提出这一要求时,医院的回答却非常谨慎。医生悄悄对李建军说,唐丽娟的病情非常严
重,做这样的手术,他们觉得没有多大把握。现在能维持就尽量维持。如果最后实在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再来
医院做手术。
李建军不敢也不愿把这样的话如实对唐丽娟说。每当唐丽娟问他医生怎么说时,他就对唐丽娟说,医生说肿
瘤是良性的,如果不发作也没有什么关系。他要唐丽娟静下心来,在家里好好休养休养。
在此后的时间里,李建军几乎把所有的家务都承担了下来:买菜,做饭,洗衣,接送孩子入托、上学。
与此同时,李建军带着唐丽娟四处求医,只要听说哪里有谁能够治疗疑难杂症,就往哪里跑。偏方。秘方。什么
药方都试过了。针灸。按摩。什么治疗手段都使过了。不知跑了多少路,不知花了多少钱,也不知道吃了多少难
吃的药,可是,都不管用,都不见效。听说练气功可以治病,唐丽娟就又每天早上都到附近的小公园去跟着岁数
大的人一起练,可结果,病情却仍旧是越来越重。
一次,唐丽娟苦笑着问李建军:胖子,我这病是不是就好不了了呀?
李建军一边轻轻地按摩着她的腰部,一边像哄孩子似地笑着安慰她:怎么会呢?不会的。真的不会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料想。
唐丽娟竟然瘫痪了,而且是高位截瘫。
唐丽娟瘫痪是从1995年11月在常熟市的一家医院接受第一次手术治疗开始。
本来,对接受手术治疗,李建军和唐丽娟都抱有极大的希望。他们相信,只要接受了手术治疗,切除了肿
瘤,唐丽娟的病就会好。在做手术之前,两人都显得很高兴,很有信心。唐丽娟甚至是带着微笑自己走进了手术
室。
可是,等到唐丽娟再从手术室里出来时,她却一下子瘫痪了。更为严重的是,她胸部以下部位,完全失去了
知觉。
李建军急了。他把唐丽娟又送到苏州一家医院接受检查,检查结果是脊椎上的肿瘤没有除清。
1996年4月,唐丽娟又在苏州医院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可第二次手术过后,唐丽娟依然瘫痪着,胸部以下依
然没有知觉!
这一打击太大,也太沉重了。这一打击是事先谁都没有想到的。
唐丽娟哭了。这一年,她刚满32岁。一想到年纪轻轻的自己今后将再也无法站立起来,她禁不住泪飞如雨。
这一结果,李建军显然一时也难以接受。他的内心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失望和痛苦。但是,在失望和打击面
前,他再一次表现出了男性应有的坚强。他一边帮唐丽娟擦泪,一边宽慰她说:丽娟,不要哭,你放心好了,不
管你将来怎样,我会服侍你一辈子的!(待续)
智慧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