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感动中国的伟人之爱2
作者:戴珩 @ 2005-05-15
伟人之爱(下)
戴珩
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之后,因为革命事业需要,两人总是聚少离多。聚时,他们恩爱有加,离时更是互相惦
念,互相关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并悬赏20万银元捕杀周恩来。在发生严重政治变故的当
口,一直忙于转移干部和组织反击的周恩来仍然记挂着在广州生孩子的妻子。他预料广州也将发生血腥事件,于
是,立即给广州军委机关发了密电,要邓颖超速离广州到上海来。果然,4月15日,广州即发生了“清党”事
件,军阀陈济棠在广州开始大规模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位于南华银行二楼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机关遭到搜查。
幸而一位同志十分机警,搜查前刚好把才收到的周恩来给邓颖超的电报交给了一位工友。当日凌晨三四时,大批
军警包围了中山大学。中共中山大学党支部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妇委委员陈铁军舍命爬过墙头,将事变发生的消
息告诉了难产后在广州惟一的产院———西关长寿西路上的王德馨产院住院疗养的邓颖超。此时,邓颖超也刚刚
收到工友送来的周恩来的密电。在这家德国医院的医生王德馨和护士韩日修帮助下,邓颖超和母亲杨振德才躲过
了军警的严密搜捕,后又化装成购药的护士,乘医院购买药品的小火轮,从沙面白鹅潭抵达香港,后又辗转来到
上海。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以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身染重病的周
恩来在聂荣臻、叶挺的护送下,乘一叶小舟飘到香港养病。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邓颖
超。他问身边为他作护理工作的女同志范桂霞:“你认识不认识邓颖超?” “你知道邓颖超现在在哪里?” 当
范桂霞告诉他,邓颖超已经到了上海时,周恩来才放下心来,随后又沉沉地睡去------
1944年11月10日这次离别,是在周恩来为实现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调处下的国共谈判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次
分别在别人的眼中与平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可是在邓颖超的心里却激起了巨大的波澜。邓颖超在给周恩来的
信中这样写道:“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
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
了!我人在延安,心则向往着重庆。有时感觉在分享你与两岩内外故人相聚之欢呢!”“争取飞回来吧我热烈地
欢迎你!”“深深地吻你轻轻吻你!”这封信句句发自内心,朴素而真实,那种满腔的思念、殷切的挂念跃然纸
上,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震撼。
1947年3月,国民党把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山东两翼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
泽东、周恩来、任强时等在陕北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战场的周恩来,在戎马倥偬之中,仍不忘
于中秋之夜抽暇给邓颖超写信,特地表达“今日中秋,对月怀人”之情,落款处也特别写明是旧历中秋。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有着特殊婚恋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有着鲜明的阶级特性、时
代特性和职业特性。但他们彼此情感中最细腻最深沉的部分以及这种情感所深含着的许多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
不能不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革命夫妻,但他们也是一对爱好和情趣相投的夫妻。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同样不乏浪
漫。
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生工作繁忙,但闲暇时,二人也曾同游漓江,同登万里长城,同观密云水库,同赏苏州园
林。他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普通人的情趣。
1951年2月底,体弱多病的邓颖超离京到杭州休养。休养期间,邓颖超随信赠送周恩来一片红叶,周恩来以
“西子湖边飞来红叶”开头,和邓颖超连通了几封信。信中虽然大多写的是日常生活琐事,但字里行间却充满温
馨,充满情感,充满意趣,更充满“思君如流水,何时穷己时”的思念。
1954年春末,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
题的“日内瓦会议”。此刻,中南海西花厅庭院里的红叶海棠开花了!扇形的托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辉煌
的金刚石一般发出红光。数朵浅红色花朵,吐露着芳香,随着轻风摇曳,十分动人。邓颖超知道周恩来最喜欢海
棠花,于是特意从庭院里剪了来,又经过一番精心处理,连同一片原来压好的红叶,一同装在信封里,然后托人
带给周恩来。刚在日内瓦会议上作了第一次发言,才返回下榻处的周恩来,突然收到邓颖超托人带来的一枝精心
压制的海棠花,兴奋和喜悦不已。为了给邓颖超回赠一个亲切的问候,他又托人把精心压制好的日内瓦出名的芍
药花和蝴蝶花带回中南海西花厅。
后来,北京的海棠花,日内瓦的芍药、蝴蝶花,一直被装在一个镜框里精心保存着。这镜框里所保存的,是
一段爱情佳话,更是一对模范夫妻纯美优雅的情爱世界!
我曾无数次凝视周恩来和邓颖超恋爱和结婚时拍摄的两张照片,而每次凝视,我的心中都会泛起一种深深的
感动。照片上,他们亲密地偎依在一起,身体相靠,手手相握,彼此用臂弯环抱着对方。从照片上,我不仅看出
了他们彼此间真切的爱恋,我更看出了他们心灵一体、生命一体的交融,看出了他们人生旅途中的相互抚慰,相
互支撑。
我要特别地感谢邓颖超,是她以革命女性特有的情爱佑护了周恩来,支撑了周恩来。
周恩来和邓颖超共同参加了长征。当红军长征到毛儿盖时,周恩来病倒了。他连续几天高烧,不能进食,肝
区肿大。经医生检查,周恩来被确诊为阿米巴肝浓疡,急需排脓。但是在当时条件下无法消毒,不能开刀或穿
刺,只能采取用冰块冷敷的办法,控制炎症的发展。
闻讯急急赶来的邓颖超在周恩来的担架边苦苦守候了三天三夜。也许就是这三天三夜的苦苦守侯,使得周恩
来终于在三天后的早晨奇迹般地醒来,先是排出了半盆绿色的脓,接着烧也慢慢地退去了。周恩来的生命从地狱
边回转。
1972年,周恩来得了癌症,一直拖到1974年夏才住进医院。在周恩来住院后的一年半中,邓颖超不论阴晴风
雨,每天都要去看望周恩来。她耐心地听取医务人员的汇报,和医务人员一起制定医疗护理方案。在周恩来作手
术时,邓颖超总是静静地守候在手术室外边,直到深夜、凌晨。在周恩来弥留之际,她更是每日都坐在周恩来的
病床前,用深情的目光关爱、抚慰着他-----
这一次,邓颖超虽然没再能把周恩来的生命从地狱边唤回,但是,在当时政治环境那样恶劣的情况下,在体
内“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那样高的情况下,周恩来还能把生命维持那样久,并且悲壮地让身边的人员去给中央
打电话,“中央让我活几天,我就活几天!”这当中,固然和周恩来个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有关,
但肯定也和邓颖超所给予他的理解、支持、关爱有着很大关系。我们甚至不妨可以作这样的理解,是邓颖超的爱
情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周恩来的生命。而周恩来当时多活一天,对1976年10月的胜利就越有利,对共和国的未来
就越有利。从这个意义上说,邓颖超的爱情就是共和国的幸运,就是天下百姓的福祉。
作为夫妻,周恩来和邓颖超总结出并一直遵守着夫妻生活之间的“八互”:即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
让、互谅、互助、互学。
邓颖超是周恩来一生知己,又同是中央高级干部,但周恩来工作上的事,邓颖超总是自动回避,周恩来也不
与她多讲一个字。建国后,周恩来长期担任总理一职。周恩来的办公室和卧室紧邻,办公室门锁的钥匙只有三
把,他自己一把,秘书一把,警卫人员一把,邓颖超则没有。邓颖超要进办公室,通常必须先敲门告知一声再进
去。周恩来病重时,有一次,他和邓颖超在一起交谈,他对邓颖超说:“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邓颖
超回答他:“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但是,直到最后诀别,他们也没有把自己认为不该说的话说出。
周恩来和邓颖超不仅是模范夫妻,同时他们也是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正确处理家事国事的楷模。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包容在他们对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之中。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邓颖超忍着悲痛,履行了自己与丈夫死后不保留骨灰的约定,在一个不寻常的
夜晚,用一架农用小飞机,将周恩来的骨灰默默地撒在共和国的江河大地上。16年后,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
也与世长辞。随后,她的骨灰也撒在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里。
周恩来和邓颖超这一对恩恩爱爱50载的模范夫妻,这一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搏击了一生的伟大灵魂,
他们又在地下张开双臂紧紧地、紧紧地会合了……
他们的爱以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在大地上延续。
这是一种旷古未有的爱。这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这是一种超越了卿卿我我的人间大爱。
这种爱圣洁、真挚、热烈、浪漫,这种爱清纯透明、忠贞不渝、超凡脱俗。这种爱覆盖着整个世界,浸润着
整个中国。这种爱,是两个生命的相互吸引,是两颗心灵的相互交融。周恩来和邓颖超这一对革命夫妻,他们共
同用爱情温暖着对方,照耀着对方,灿烂着对方,辉煌着对方。爱情使他们的生命更加光彩,更加卓拔,更加伟
大,更加完美。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之所以会成为20世纪的爱情经典,是因为周恩来和邓颖超同样具备了完美的人格,他
们身上集中、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民所崇尚的一切美德:智慧而忠诚、热情而理智、自信而谦逊、勇敢而谨慎、
坚定而灵活、胸襟坦荡、磊落无私、朴实无华、鞠躬尽瘁。他们共同做到了散文家梁衡所总结出的“六无”:死
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
周恩来和邓颖超忠贞不渝、超凡脱俗的完美爱情注定将永远地感动中国,流传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