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军文化
七十年代末的孩子
作者:云屈 @ 2005-05-26
七十年代末的孩子
文/云屈
一枚扣子,放在白纸上,白纸就生动起来;一些雨点,落满白纸,也会有同样效果。人的童年是这样,人类
的文明也是这样。
作为七十年代末出生的的孩子,我很早就学了画,还考进了国家出资美术短训班。记得在小学期间,帮父母
整理时,翻出拿来垫床板的幼儿园时期的许多作品,蜡笔下的娃娃,胳膊都是从腰间长出来的,自己看来都不觉
一笑。
进少年宫正式习画该是七八岁了,那时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学琴成风(注:电子琴)。每每周末去文庙附近的
少年宫,总是能看见一群一伙的家长,背上背着琴,车上坐着各家的宝贝(当然是自行车)。当然我也是坐在爸
爸的车横杠上,只不过我自己背我的绿色小画板。
后来渐渐就是自己坐公共汽车去了,是带辫子的那种圆头圆脑的那种车。每次下课都是走回来的,路过一家
医院,爸妈说我是在那里生的。回家总花费较多的时间,其实车票才4分钱,可觉得挺了不起的,现在觉得也是。
虽然是国家培养,自己连纸都不用买,少年宫班里的另一个男王老师倒是严格得很,每次都是要交作业的。
要求就是写生而已,10岁之前都是住在弄堂里的,常常带着小画板和小凳子,夏天的时候,要么画乘凉的人,要
么画剥毛豆的人;冬天就只围着弟弟在家画来画去,让他摆不同的造型。弄堂前后的人都知道,12号住着一个会
画画的小姑娘。
问过妈妈当初怎么就让我学了画了。她说,那时她只是担心将来我读书不好,进了工厂能出个黑板报什么
的,不会太辛苦。不过爸爸倒是为了我学画,专门还参加了厂里的兴趣小组。我看过他画的贝多芬头像,我觉得
比我后来画得都好多了。有一段时间,我常画轮船。家离码头很近,常常一早被爸爸拖起来,到江边写生各种各
样的船,他一直陪着,完成后才骑车带我回家吃早饭。
写生时期持续得比较长,小学二年级暑假的时候,少年宫的美术班组织了一趟外出写生,为期一周,不能带
家长。在那时看来的确是桩大事了。因为不会自己梳头,忍痛剪了从小留的长发,后来看照片,真的非常难看,
以至于后来都不曾再剪过那么短的发。
到达目的地,吃午饭时就遇到了不顺心的是,起因也就是一碗面条,里面有好多辣椒丝。家里人并不宠,但
是不知怎的挑食的厉害,辣椒现在仍然是我抗拒的食物,不管哪种不辣的椒类我都不碰,总觉得有股我受不了的
味道。那时的确饿了,但是又不好意思挑出来扔掉。最后还是好心的王老师让我把辣椒都挑给他才算完事儿。不
过他好像心情也不坏,饭后还在宿舍前的小河里游了泳。
我们住的是一个学校吧,第一回睡双层床,兴奋的挑了上铺,最后并没有尝到什么好滋味。至今记得我住的
靠窗,因为上面窗框上一只好大的蜘蛛在搞装修,吓得立即和另一勇敢的姑娘换了床。然后开始在蚊帐里几乎整
夜看着角落里的一只小虫不停的跳来跳去。
女生住二楼,男生住底楼,穿过一片杂草丛生的小草场才能到达厕所所在地。打着手电,看着偶尔出现在光
柱下的蛤蟆,浑身起鸡皮疙瘩,那时觉得比穿越雷区还难,后来我喝水明显少了。
写生的日子是很开心的,家长不在身边,自由得像小叶子似的,爱飘哪儿就落哪儿!其中一天下了大雨,室
外写生是没法进行了,大伙儿都被大雨逼得进了当地人的家,那时候的农民真的是很纯朴的,免费提供水喝。同
学们被散成了好几拨儿,我和王老师一拨儿,真的忘了什么引的我哭了,好像是不会自己削铅笔,都好几天没削
了,怎么画下去啊!最后还是王老师出手相帮的。现在我削铅笔特别好,就和削萝卜一样。
绘画在成为自己的特长后,对在学校刚开始学生生涯的我来说,就好像一朵七色花。现在想想真的挺不好意
思,进大队部,戴上三条杠全是得益于绘画。当然了,所有的队报都归我出,看来妈妈还是有眼力的,知道我得
和黑板报不停打交道。
四年级以前的生活基本都是这么度过的,直到搬了家,转了学,挤了半年的公交车仍然坚持去少年宫。改革
开放了,市场经济了,少年宫国家培养性质兴趣班开始变了,王老师走了,去大学教书了,同学也少多了,有些
要考中学了,都开始走了,最后我也不去了,太远了。
这是10岁以前的记忆,我最欢喜的记忆,记忆里的每一个人都那么纯净可亲。我想不起曾经一起学过画的同
学们,可我怀念老房子,每个做过我模特儿的邻居们,他们总是叫着,JJ,过来帮我穿根线;JJ,就这个动作不
动对么?JJ侬好了伐,我毛豆都剥好了,侬还没画好啊!JJ,又画阿公啊!......
还要感谢两位王老师,那时的老师最懂得什么是育才。尤其是后者,中间曾断了一个时期,去了一趟王老师
家,看见家中很多很大的油画悬挂,想想自己学得真是微小,王老师笑眯眯对我期望不要放弃,尤其在我进了长
训班以后更为细心的教导。他在少年宫教我们真的屈才了,现在他该是退休了吧,记得他的一个儿子继承了他的
衣钵,应该一家都还好吧!永远记得在教室中,我们一直都是围成一个圈儿,自告奋勇者在中间做模特儿,然后
就纸和笔的摩擦声了......
只想把这些回忆储在密封罐里,不要溜走一丝一毫的甜味,尽管能想起的东西是最少的,较之其他时期而
言,确实最过宝贝的了。怕是日后再写会疏漏遗缺,青春的流逝总是或多或少的带走了一部分时光的闪耀。希望
我的同龄人也能忆起儿时的美好,想得起学校门口的各类小摊么?麦芽糖,香烟牌子,糖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