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城动态
从《诗经》到《水浒传》作者更正
作者:望海 @ 2005-08-19
从《诗经》到《水浒传》
一文作者更正
从网络上得知该文作者应是浦玉生先生,首发于智慧城,不知名师在线怎么得出作者是梦幻,寻之备注。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名师在线 (http://www.zjhyzx.net/mszx/index.asp)
-- 语文与文学 (http://www.zjhyzx.net/mszx/list.asp?boardid=16)
---- 从《诗经》到《水浒传》 (http://www.zjhyzx.net/mszx/dispbbs.asp?boardid=16&id=1171)
--------------------------------------------------------------------------------
-- 作者:梦幻
-- 发布时间:2004-1-20 19:56:23
-- 从《诗经》到《水浒传》
中国俗文学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的文学。郑振铎说:俗文学不仅成了中国文学史主要的成
份,且也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
按王文宝的观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形式的通俗性,二是主要表现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愿望理
想的民主性,三是富有民族风格的民族性,四是作者、视听者面广泛的群众性,五是在推陈出新中的传承
性。
中国俗文学最早萌芽从《诗经》开始,显现于唐末五代,至宋而渐渐推广,到元朝获得大发展。我国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两千年前俗文学诗歌中最为壮观的作品。它为《水浒传》的诞生提供了
最初的营养。
元代的讲史---《大宋宣和遗事》,是一本杂揉的辑录本,但它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不容忽视,它为
《水浒传》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元代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讲史比小说要发达得多,元代讲史的发达,对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形成与
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元代,话本逐渐向供人阅读的层面俗文学方向发展,并且多配以画图,“上栏为图,下
栏述事”,元明之《三国志平话》发展到《三国志通俗演义》、《武王伐纣书》发展到《封神演义》,以及
《大宋宣和遗事》发展到《水浒传》。
在我看来,中国俗文学:从《诗经》到《水浒传》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即《水浒传》的水浒二字典
出《诗经》。施耐庵隐居在大丰市白驹镇著《水浒传》,这白驹与水浒都典出《诗经》
白驹,据《辞海》的解释:白色骏马。白驹过隙,谓日影如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形容时间过得极
快。《诗经.小雅》的篇名。《诗序》说是“大夫刺宣王”之作。郑玄笺:“刺其不能留贤也。”因诗中含
有挽留惜别之意,后亦用为赠别之辞。王粲《赠士孙文始》诗:“白驹远志,古人所箴”。《庄子.知北
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司马迁在《史记.魏豹彭城列传》中说:“人生一世间,
如白驹过隙耳”。
大丰市白驹境域早在隋唐以前即已成陆,唐代李承主持建筑捍海堰而言,可溯千年以上。宋代范仲淹
重修的捍海堰后称范公堤从此经过。
据查考史料,白驹地区,宋代乃有历史记载,范仲淹有《白驹关帝庙碑记》。
白驹建场始于元代,建场前名为颜陆村。北宋时属楚州盐城监,南宋时属丁溪刘庄场,元朝设丁
(溪)小(海)草(堰)白(驹)刘(庄)五场,隶属扬州路泰州海陵县。
白驹的文化底蕴可追溯至《诗经》,《诗经》上说:“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皎皎白驹,食我场
藿”等等(《白驹》)。盐城市境内的地名出处与《诗经》结缘的仅为白驹之名。
施耐庵隐居白驹著《水浒传》,当是与《诗经》的隐义有关。《诗经》上说:“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白驹卖画、坐馆,在诗赠白驹老友的诗中,他
说: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白驹”与“水浒”的典故均出于《诗经》。有趣的是,“盐城二乔”之一的中共党内一枝笔胡乔木夫妇
二人的名字,“乔木”与“谷羽”也典出于《诗经》:“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诗经》对《水浒传》诞生的贡献。
智慧城原创
--------------------------------------------------------------------------------
浙江省黄岩中学信息技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