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工场
延海视点:要鼓励创意
作者:孙延海 @ 2005-09-07
要鼓励创意
孙延海
什么是创意?创意就是创造一个新主意。在企业,这个新主意可能涉及技术、产品,也可能涉及营销、管理、体
制、机制、战略、战术等等。
企业创意是一种突破,是对现有技术、产品、营销、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主张的突破。
企业创意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创新=企业创意+实施行动。企业创意在先,实施行动在后。创新始于创意。
创意与行业无关,与岗位无关,与职务无关,与条件无关,只与人的观念、意识、智慧、勇气有关。
创意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模糊思维和直觉、灵感等多种认知方式综合运用
的结果。尤其要重视直觉和灵感,许多创意都来源于直觉和灵感。
如其说创意需要知识,不如说创意需要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是对信息的灵活使
用,是对资源的灵活利用,是对变化的灵活反应。
创意不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勇气,因为它要向传统挑战,向主流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权力挑战。
创意、创新者在初期总是孤立的,因为不容易得到众人的理解。千万别害怕这种孤立,因为不经过众人的反对就
很难赢得众人的拥护。
干什么都要有标准,创意也要有标准。一个好的创意应该符合“五字”标准,即新(新颖)、先(先进)、实
(实际)、奇(奇特)、简(简单)。
人类是创意、创新的产物。我们的祖先先是想到了造石器,然后才动手动脚把石器造出来。
我们所见到的一切产品都起源于创意,然后才有创新,再然后才有持续不断的重复制造。创意、创新是创造性劳
动。劳动光荣,创造性劳动更光荣。
创意、创新能够使一个落后国家变成先进国家,也能够使一个落后企业变成先进企业。
为什么现在许多产品都供大于求?因为求同意识和思维供大于求。大量的求同意识和思维必然产生许多雷同产
品。
企业不仅要经常研究干什么、怎么干,而且要经常研究创什么,怎么创。一个缺乏创意、创新的企业就像无源之
水,很快就会干涸。
创意具有价值,重大创意具有重大价值。尊重创新必须首先尊重创意,如果创造不出更好的主意来,许多资源都
会浪费,许多行动都没有多大意义。
不知道模仿是愚蠢的,因为先进者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用不着后进者再创造;不知道创造也是愚蠢的,因为光知
道模仿就永远成为不了先进者。
创意、创新的道路是艰难的,难的是出成果;模仿、守旧的道路更艰难,难的是生存与发展。
有些创意虽然只是一两句话,意义却非常大。有些创意好像是刹那间想出来的,其实已经孕育了多少年。怎样评
估创意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一个应该解决而又远远没有解决的大问题。
不少企业领导虽然嘴边总挂着创新,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地压抑创新。他们一听到新概念、新见解就不舒服,在
这种氛围下怎能指望广大员工的创造性迸发出来呢?
许多人都喜欢尊旨办事、模仿办事、循规办事和随意办事,就是不喜欢创新意、办新事。这是一种落后文化,许
多企业都死于这种落后文化。
许多企业的文化、体制、机制与创意、创新者的需求格格不入,不改变这种状况,企业经济技术指标增长的许多
设想都是空想和幻想。
许多企业的激励机制都是鼓励员工多生产、多销售,很少鼓励员工多创意、多创新,这样的机制早就落后了。
创意、创新者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应该加倍尊重并开发、利用这种人力资源。尊重创意、创新人才是建设和谐
社会、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容易流动,创意更容易流动。有些领导总发愁得不到人才和好主意,却不知是由于他们
对吸引人才、鼓励创意太吝啬了。
应该认真研究一下对创意、创新的考核与激励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大、再强的企业也会逐渐衰落。传统的
绩效考核办法面临一场深刻革命。
传统的管理什么都能管,就是管不了创意、创新。创意、创新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特殊规律,特殊规律呼唤特殊管
理。
培训是分层次的,最高层次的培训是创意、创新培训。在一个企业,如果上上下下缺乏创意、创新,那么再多的
一般性培训也解决不了大问题。
缺乏创意的领导不是先进的领导,缺乏创意的干部不是先进的干部,缺乏创意的员工不是先进的员工,缺乏创意
的企业不是先进的企业。
真正的创意、创新是不讲条件的,否则就与“创”字无关了。领导要为创意、创新创造条件,创意、创新者要不
讲条件,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要努力激发创意、创新的兴趣,培养创意、创新的习惯,投身创意、创新的实践,提高创意、
创新的能力,因为它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自己都大有好处。
许多习惯都是培养起来的,创意也能养成一种习惯。时时处处观察新事物、思考新问题、提炼新观点,发表新见
解,就能养成创意的习惯。
许多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创意能力也能锻炼出来。经常搞一些小的创意,久而久之就能搞重大创意了。
最近,有些先进城市开始鼓励发展创意产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为发展创意产业就要鼓励创意,因为
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创意产业是创意性生产活动的集合,这种产业不是某些行业的相加,而是不同行业中创意性生产活动的相加。
行行、业业、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需要创新,行行、业业、时时、处处、人人、事事也都需要创意。没有
创意就没有创新。
创新是分层次的,创意也分层次。创意、创新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行业性的,还有企业性
的。既要努力提高创意、创新的层次,同时也不要把创意、创新神秘化。
不仅要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意、创新,而且要进一步鼓励各种创意、创新,尤其是战略的创意、创新和体制、机制
的创意、创新。现在的问题是鼓励技术创意、创新的力度不大,鼓励全面创意、创新的氛围不浓。
会模仿就会制造,会创意才能创造。中国要想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必须成为一个创造大国,而为了成为一个创造大
国必须成为一个创意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