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林
强化脑力激荡发展创新思维
作者:王欣瑾 @ 2005-11-14
强化脑力激荡发展创新思维
江苏溧阳王欣瑾
创新思维是大脑的高级机能,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江泽民同志指出:培养创新思维是关系到民族进步和
国家兴旺发达的大事,必须重视。小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它在为学生打下创新思维的基础方面,负有重
要的使命。近年来,为了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教育,我们重视了“脑力激荡”法的应用。
一、“脑力激荡”法的意义
“脑力激荡”是美国奥斯本博士提出的一种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它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使思想相
互激荡,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导出创新思维。
“脑力激荡”法以“群言堂”为特征。它通过3-5人的小组讨论,使参与者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修
正、相互补充,使创造性设想产生共鸣,从而诱发出更多的新见解、新观点、直到获得创新性问题解决的方案。
其动程主要有五步:(1)发现问题,或从容不迫不同的角度搜寻真正挑战的实质;(2)发现事实,更好地理解
情境和想象可能的解决途径;(3)发现观念,收集来自下意识和潜意识的观念;(4)发现途径,找到解决问题
的方案,并进行适用性的评价;(5)挖掘用途,应用于实践。总之,“脑力激荡”法是激发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
策略与方法。
二、自觉运用“脑力激荡”法
运用小组讨论可以促使“脑力激荡”,同时诱发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我们体会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1、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氛围,促使畅所欲言。
创新思维是思维活跃与振奋的产物。而思维的活跃与振奋又需要一定的氛围条件。此中民主平等、无拘束是
重要的一点。在学习小组内,由于同学之间是伙伴关系,不存在权威与命令,大家情感相通,都能畅所欲言,所
以沉睡的记忆信息于活跃起来,大脑易于呈现兴奋姿态。正国为这样,我们施选择小组讨论与大组交流,一般都
十分热烈。讨论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进行发言;争辩时,大家互不相让,各抒己见。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思维
就是易于迸发和呈现。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后对于“质数到底是怎样的数”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讨论,
甲小组说:“我组认为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就是质数”;乙小组说:“我组认为质数就是奇数”;丙小组说:
“我组不同意乙组的意见,因为2是质数,但是2不是奇数;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可见,质数并不都有是奇
数。”;丁小组说:“我们认为自然数中除了合数就是质数。”甲小组说:“我组不同意丁小组的意见,因为1既
不属于质数,也不属于合数。”教师在这时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你认为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为标准可以分成
几类?”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分成三类:1、质数和合数。由此,在轻松的氛围里,就把“质数”和“合数”
这两个概念分辨得一清二楚了。
2、设置了思维撞击时机,激发创见萌生。
由于讨论与争辨是围红一定目标展开的,所以各种不同的观点与见解易于互相撞击,创新的观点易于在撞击
中通过联想而产生。例如解应用题“某机械厂,在加工2400只某种铸件时,3天完成了总任务的30%,问还要几天
才能全部完成?”。在讨论解题思路时有的学生说:“先求一天做了多少只,再求总任务一共需要多少天,再减
去3天就可以了。”列式:
2400÷(2400×30%÷3)-3=7(天)
有的学生说:“不用这个具体工作总量也可以求。先求一天完成百分之几,再求剩下的70%要多少天”列式
是:
(1-30%)÷(30%÷3)=7(天)
受刚才这位同学思维的撞击,有的学生列出:1÷(30%÷3)-3;有的列出:3×[(1-30%)÷30%];有
的列出3÷30%-3。而最后一种,既简便,又合理,就是由于思维撞击而产生的创新思维。
3、发挥了优化组合优势,解决实际问题。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的整体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事物整体
的功能不等于诸要素功能之和,而等于各要素的功能加上各要素组合的功能。课堂讨论是一个整体,其功能的大
小,决定于学生个体思想见解的优化组合,即各种见解的优化组合,可以产生大于个体功能之和的新功能,可以
使不完整的、一般性的认识通过优化组合,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从而“创造”出新认识、新见解、新思想。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学生在自学课本中带了个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到小组讨论,其中有一题又在大组
交流中提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也应该有无数条,而照着课本上的意思圆锥的高只有从顶点到底面
圆心的距离一条高,圆锥的高到底有几条?”甲生:“如果把圆锥的底面放平,圆锥的顶点上面水平放一块木
板,木板面与底面间的距离都圆锥的高。”乙生:“这个圆柱与这个圆锥(指学具)等底等高,圆柱的高都是圆
锥的高。”丙生:“圆锥吸有一个顶点,应该只有一条高。”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全班同学参与大讨论,最后
形成一致意见:圆锥的高只有一条,而其他两个平面间的距离只是与这条高相等的线段。这个认识的形成不但帮
助学生理解了新知识,而且培养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求知的能力。
三、运用“脑力激荡”法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借助“脑力激荡”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体会到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采取如下教学策
略:
1、自觉民主,尊重“差生”。
如前所述,由于参与小组讨论的成员间的关系是伙伴关系,易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所氛,所以对创新思维的发
展是十分明显的。但是由于小组成员是由各类学生组成的,其中“差生”即后进生往往在学习上“抬不起头
来”,为了充分发扬民主,必须教育学生尊重“差生”,特别是尊重其人格,尊重其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尊重其
发言权。只有这样,组内学生在情感上才能融洽、和谐,才会产生积极而愉快的情感,才会促进积极思维与创造
思维的发展。
2、互相学习,延迟批评
教师应该教育和指导学生:在学习讨论时要虚心学习,认真倾听,细心思考;遇到不同的意见,要等大家充
分把观点都摆出来后,再相互比较,修正补充,择善而从,千万不要别人刚一发言,就横加指责,致使发言者望
而生畏,欲言而止。
延迟批评的策略,是国内外研究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人所共持或共同认可的策略。奥斯本认为:“脑力激
荡”法最基本的规则之一,是禁止批评任何个人所表达的思想,因为它帮助淘汰了阻塞“思维火花”的各种内部
动机。这些动包括过度的自我批评、对误解和嘲笑的恐惧、不愿与某些人及他们的习惯意见和看法发生冲突等等
A.梅多、S.帕尔纳斯和A.里斯通过检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即禁止思想批评的小组比受控小组产生更多的思想
(包括创新思维)。
3、代表集体,表彰集体。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大组发言时,发言者是以“我代表第×小组发言”的身份进行的。教师的肯定与赞
许,也是针对小组展开的。这种“代表集体、表彰集体”的策略,着眼点是强化集体协作精神的动力,使学生在
为小组集体争光的思想指导下,挖掘个人智力潜能,搞好小组讨论,从而发挥“脑力激荡”对诱发创新思维的应
有功能。实践表明,采到这一策略,不仅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可以运用集体的智慧点燃个体的创新火
花。
4、协同探索,合作发现。
这种策略就是要尽量地把讨论组织成探索发现式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协同探索,俣作发现。
由于用探索了现进行学习时,新教学内容是由学生探索发现后“再创造”出来,所以,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
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加上探索是“协同”探索,发现时“合作”发现,“脑力激荡”对创新思
维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运用这一策略的学习效应是再明显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