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作忠 @ 2005-12-22
西安访“书痴”
湖北 刘作忠
2004年春节间,我应陕西省第一大藏书家、有“书痴”之称的任学礼教授之邀,前往西安一行。
10年前,《中华读书报》在头版头条刊载了我历经艰辛出版海峡两岸第一本《挽孙中山先生联选》的报道
后,很快收到陕西省委党校教授任学礼先生的来信:他年长我18岁,也是对联爱好者。以后,通过书信和
电话,我们成了志同道合的忘年交:谈对联、谈历史、谈书,只是无缘光顾他那汗牛充栋的书斋。这次,
我终能了却多年的心愿。
步入任先生的家,如进入一个书的世界、书的海洋:一排排、一摞摞的书和资料卡片,自楼板堆至天
花板;桌上、椅子上、地上,全是书和资料;仅有的一张单人床上,也被一米多高的书占据了一大半。我
真担心,如果有地震,先生一定会埋在书堆中。
真正的学者,离不开书籍的护养。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少了,正因为少才令人敬慕。
不论多么完备的图书馆,都无法取代学者的书房。记得余秋雨先生曾说过: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的知识
建构,他们的书房就会姿态各异,不可能雷同得如图书馆。任先生的藏书以国学为主,旁及西方哲学和中
国古典文学,其它如书画、音乐、戏曲、美术、民俗、园林、旅游、笔记小说、历史人物,及各种类书、
辞书等,几乎应有尽有。国学经、史、子、集四部的重要典籍,均可见之于插架,尤其关于文字学和中医
学的书籍更是洋洋大观,令人咋舌。
如今纸贵于米,这样几房藏书的搜罗,对于一生执教鞭的任先生来说,都是节衣缩食而来。他不吸烟
不嗜酒,其工资收入除了用于清贫的生活费用,都节省下来买书。平时外出,唯一能留住他脚步之处,便
是书肆。一次他到杭州,买了七八十斤书,乘火车回西安,下火车时扭伤了腰,疼痛了许多时日。日积月
累,任先生家中的藏书也有近2万册了,其中千元以上的就有好几部。这些,饱含着先生多少心血和求索
之艰、自甘之怡啊!
时光飞逝,人生苦短。许多人被庸俗的生活磨掉了意志,为外物所左右,而任学礼先生却像一只辛勤
的蜜蜂,在平凡的每天,在书山书海里辛勤地酿蜜。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心静志坚。他选择了高
远,放弃了平凡,选择了艰辛,放弃了安逸,向理想的高峰一步步攀登。
天道酬勤,任先生在书的夹缝里默默耕耘20年,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名人楹联鉴赏》、《中国中医
药文化及药酒寿世秘要》、《汉字与生殖崇拜及字族文化说解》等3部巨著,总数在500万字以上。其中
《破解》一书,以生命意识、性文化角度破译汉字原创性的奥秘,探索汉字与生殖崇拜,揭示汉字与阴阳
合谐,论证汉字与文化的多维与递承,为古文字研究开辟了一条途径,极有学术价值。
任先生的夫人任师母,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妇女。这位可敬的女性,与丈夫荣辱与共数十
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任先生的成功,离不开任师母。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须有一个伟大的女
性。
在西安一周,我与任先生除了每日食宿于他的书斋,读书、谈书,再就是逛西安的大小书店。所有书
商都认识这位“书痴”,他向人介绍:这是湖北来的一位“书痴”,你们要尽量为他提供所需的近代史料
书。果然,我买到了包括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参政运动》和荆州名人张知本1942年出版的《行
政诉讼法规》等在内的一大批好书。只是这三四十公斤书,由西安返荆州,火车转汽车,大车转小车,让
我流了好几身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