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盐文化公园
军中楷模陈昌锋:浓浓的乡情
作者:周为龙 @ 2005-12-22
浓浓的乡情 (散文)
□周为龙
陈昌锋回家乡为父老乡亲做报告了,掌声阵阵。家乡领导和乡亲都夸他是盐阜人民的好儿子。陈昌锋
在部队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忙个不停,但是接到家乡的邀请,他当作“命令”,经上级批准,立即飞回盐
阜大地,作一场场生动的报告。
我曾先后两次采访军中楷模陈昌锋。浓浓的乡情,重重的乡音,让人感受到陈昌锋一股浓烈的乡情在
胸中涌动。
陈昌锋是阜宁县沟墩镇新建村人,在串场河畔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学生时代。家乡的水土养育了这位有
志青年,使他后来成为“海上蛟龙”,“陆上猛虎”。成为我军第一支两栖作战部队的团长,被誉为军中
楷模。他说,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乡的小桥、小路,吃饭时就想起家乡的土菜。去年国庆前夕路过家
乡时,我曾问他,回到家乡最大愿望是什么?陈昌锋爽朗一笑说,不瞒你说,就想吃顿家乡的土菜。他
说,最好是小葱蒸碗鸡蛋,单炒丝瓜皮,辣椒炒韭菜,菠菜烧蛋皮,另加一个丝瓜馓子汤,饭最好是米加
糁子,如果再加上一大块猪油拌进去,那就能吃上两大碗。我说,现在还能用猪油拌饭吗?他立即回答,
想啊,小时候吃这东西不容易!他又加了一句,如果另加个小鱼咸,那就更美了,小时候在家乡常吃的小
鱼咸。这些菜肴有时做梦都想到,无论是驻守在南沙群岛,还是在德国留学,只要听到苏北话,就感到亲
切,只要提到家乡的土菜,心里就美滋滋的。那次,陈昌锋回到了沟墩镇新建村,村里乡亲、他的哥兄,
满足了他的这一要求,让他吃上了好几顿土菜。在家乡几天,他始终是一脸笑容。
2000年9月,陈昌锋正在德国军事学院留学,当时老父亲不幸病故,不能为父送终而一直心痛,后来
从德国回到祖国时,他利用假期回到了家乡,直奔父亲的墓碑,仰立许久许久。回到家乡,陈昌锋辞去各
种宴请,用更多的时间与村里乡亲们相聚。安排好的城里宾馆空着,独自回到小村庄,住到老家旧屋,与
乡亲们彻夜长谈。走村串户,拜访五保老人。
“我以作为盐阜儿子而自豪,这里是我的根,当了什么官都不能忘本,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乡。”陈
昌锋的乡情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