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为龙 @ 2005-12-22
嫂 子 (散文)
□周为龙
连队战士都称她嫂子。她是连长家属,年龄又长战士们十几岁,战士们开口闭口地叫“嫂子”。
嫂子老家是山东人,从小随父母在军营生活,后来自己又当了兵,在军队一家医院做护士长。嫂子有
一手包饺子的绝活,从做饺馅到煮饺子端上桌,一条龙动作又快又好,什么菜到她手里都能做成可口有味
的饺馅。
一天中午,我们连队几个干部从训练场回营房时,部队早已开过饭,饭菜已没了,炊事班长急得要烧
饭加餐。嫂子招呼说,让炊事班战士别忙乎了,她包顿饺子慰劳我们一顿。说着,嫂子动起手来。
嫂子挑了一棵三四斤重的大白菜,在水池洗净后就切起来,又拿来她自己买回的羊肉剁碎,三下两
下,将葱姜油盐等调料拌入,很快饺馅就做成了。随后,嫂子又忙着和面、擀饺皮。嫂子擀饺皮与众不
同,是一次擀两只,叫“双擀”。不一会儿,便堆起满桌的饺皮。我们几个干部要伸手包,嫂子笑了,说
你们几个还是歇着吧,我一个人包的饺子是规格大小一样、统一品牌。看嫂子包饺子,真像技师玩电脑,
眼花缭乱。下饺子就更有学问了。嫂子这回用了一个统筹法,包饺子时就点好了煤油炉烧开水,里面还放
点盐,一边包一边下,看着锅里的饺子,我们几个人都急不可奈地要尝一个,嫂子大声说,不行啊,下饺
子要三滚,加三次水后再烧开,浮上来的饺子才能吃。一顿饺子,从动手做料到吃到嘴,只用了半个多小
时。
八一节到了。连队忙着准备会餐,嫂子正好来部队,她建议八一节会餐改革一下,吃顿饺子宴。部队北
方人多,大家都喜欢吃饺子,借此也可以提高官兵包饺子的技能。嫂子的建议被连委会采纳了。建军节的
前一天,嫂子跟炊事班忙了一上午,准备了十二种饺馅。下午,全连官兵都来到饭堂,围在一起,听嫂子
讲解和示范各式饺子的包法。最有意思的是一种“双手合一”包法,嫂子做动作,把饺馅放在饺皮上,两
手向内一合一使劲就成了,战士们对这种包法很感兴趣,大家很快学会了。嫂子还组织战士们比赛,看谁
又快又好。食堂内传出阵阵笑声。晚上,连队会餐饺子宴,个个伸出指头,称赞嫂子有创新意识。
连队战士生病,做病号饭是几十年一贯制的鸡蛋面条。一次嫂子周末来队休假,正碰上两个战士生病,炊
事班长又要做鸡蛋面条了,嫂子说,这个习惯能不能改一下,可以包些饺子让生病战士换换口味。嫂子又
是自己动手,包了许多素馅的饺子。当饺子端到这两个战士面前,小战士得知是嫂子包的,一时激动得泪
花翻滚,连声说,嫂子,好嫂子。打那以后,连队的病号饭也变了花样。
连里干部和嫂子都已转业地方多年,各自生活在相距很远的城市里。前些日子,我手机上出现了一个
信息:老连队的干部战士什么时候聚一次,会餐饺子宴,署名: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