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大师
回顾2005年文化十大关键词
作者:新华 @ 2005-12-27
回顾2005年文化十大关键词
新华日报
关键词一:文化外交。就在历时一年的中国文化年在中国的中秋佳节圆满闭幕时,中国文化节又在美
国华盛顿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隆重开幕了。为这些文化活动弹奏和声的,则是席卷全球的“汉语热”浪
潮,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也在北京召开了。“文化外交”无疑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
角色。
关键词二:中国电影百年。电影发明十年后,中国就拍摄了《定军山》,到今年正好一百年。今年还
有三部中国电影先后获得世界三大A级电影节大奖。可是,如何让更多的观众进电影院看到更多的电影始
终是个瓶颈。金鸡百花奖连续几年孵化的“双黄蛋”和影片未公映却得奖的硬伤让这些评奖权威大打折
扣。百年的中国电影,才刚上路!
关键词三:国学。人大国学院在培养目标模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开始招生,并描绘出
一个培养国学大师的虚幻蓝图。国学俱乐部和北大“国学教室”这样的“老板班”竞相出炉,这类“国
学”可谓做秀,是炒作的国学。
在小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一耽学堂办了五年,近30万中小学生听过义务授课。苏州的“菊斋”私塾是
两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自发创办的,目标同样针对小学生。它们弥补了现行语文教育重应试轻欣赏、重知
识轻体悟的弊病。这类“国学”可谓做事,是真诚的国学。
关键词四:红楼梦。今年是曹雪芹逝世240周年,从年初陈林质疑主流红学到年末的刘心武事件,红
学家们将红楼梦重新置于公众视野中,并以此纪念曹雪芹和那部伟大的小说。
“红楼热”归根到底是《红楼梦》本身魅力所致,而这个魅力最终是属于读者的。
关键词五:文化遗产。澳门、新疆和内蒙古三个申遗成功的案例让我们欣喜,不过我们也忘不了平遥
古城墙只开发不维护,以致一年之内两次坍塌;金山岭长城被当作开party的场地,在平遥和金山岭,文
化遗产成了摇钱树。故宫博物馆八十岁了,可票价翻了一倍。谁能承受得了文化遗产的“贵族化”呢?年
末发生在北京民族宫的浸水事件似乎是一个警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漠然终将无法挽回。
关键词六:偶像or英雄。周杰伦《蜗牛》入选爱国歌曲,武侠小说进课本,刘翔事迹进教材,《狼牙
山五壮士》课文从课本中删除……比起争论“到底是偶像还是英雄该在教材里有一席之地”更值得欣喜的
是,教材选目的变化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毕竟少空谈意义,多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才是
教育的第一要务。
关键词七: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电视剧《亮剑》热播和小说《零炮楼》引发的讨论,让我们在抗日战
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开始有了新的视角来认识战争和战争中的人。也让我们对抗战胜利的纪念不是蜻
蜓点水似的应景。可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印象最深的抗战电影依然是《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
战》等。这些电影里的乐观精神往往掩盖了战争的残酷。我们自己对战争作出坦荡的言说,比仅仅要求日
本道歉意义更大。
关键词八:郑和。郑和下西洋是一个民族的征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盘点一个1000年里最负盛
名的探险家,郑和是惟一的亚洲人。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三宝公庙一到春节就香烟缭绕、摩肩接踵。
《郑和航海图》成为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航海家竞相秘密寻找的资料。然而几百年来,郑和在中
国并没有受到民族功臣应享的礼遇,我们应该给予他英雄的荣耀。
关键词九:伪书。自年初民间的打假人士姜妆祥举行打击伪书的发布会以后,媒体、读者都发出了自
己的声音,国家图书出版部门也公布了伪书的名单,提醒人们谨防上当。不过,伪书没有了,包装、推广
伪书的手法仍然阴魂不散。
关键词十:超级女声。《超级女声》造就了许多中国娱乐文化史上的前所未有。《超级女声》的火,
不仅仅在于收视率之高,广告和短信收入之巨,也不仅仅在于狂热的玉米、凉粉与盒饭们上街拉票,更在
于粉丝、电视从业者甚至政治学的学者都加入了论战,这种场面唯有张艺谋电影和春晚可以勉强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