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浦玉生 @ 2000-10-10
谒文天祥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00多年前文天祥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
《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今天已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熟谙。
正是冲着这股浩然正气,我要拜谒文天祥祠。
按图索骥,以北京旅游交通图作“导游”,我从北京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东
行。该胡同7号是蒋介石的行辕,顺便拐进去一看,这儿仿佛现在是宾馆,时值中午,
看门的服务员小姐说不让参观,其实有什么稀罕,我是奔文天祥祠而去的。
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文天祥祠,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处为三进房屋,
进得大门有文丞相塑像一尊,刻石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
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自赞”(此引文中标点为笔者所
加),这是文天祥临刑前的绝笔,显然反映了文天祥取义成仁的心愿。东侧墙壁有明代
书画家文征明石刻文天祥的诗《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首五言古诗,共六十句,是文天祥
用生命谱写的《正气歌》,不仅是他理想美、人格美的体现,而且是其爱国思想的集中
升华,是中华民族魂的一支火炬,永远鼓舞着我国各族人民主持正义,团结奋进。
二进为图片史料。反映文天祥从起兵抗元到广东海丰五坡岭被俘,最后在这里关押
三年,忽必烈亲自劝降,都被他坚决拒绝,后被杀害,时年47岁。
三进的屋前有一古树,相传这棵枣树为文天祥所植,其特异之处是南倾成45度
角,人们臆想这是文天祥的心愿:“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有楹联一
副,上面写着:“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挂千山魂再明。”
文公不死,你曾与我的盐城同乡、左丞相陆秀夫并肩抗元于700年前;文公不
死,700年后,我的盐城同乡、外交家乔冠华弥留之际,仍念着那撼天地、泣鬼神的
“汗青”诗句而去;文公不死,还是700年后,我的盐城同乡、散文家卞毓方写就了
《文天祥千年祭》,该文提到了历史,我不妨摘引一段精彩篇章:
“啊啊,古今的无穷雄文宝典,在这儿都要黯然失色。这不是寻常诗文,这是中华
民族的慷慨呼啸。民族精魂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常常要推出一些人来为社会立言。
有时它是借屈原之口朗吟‘哀民生之多艰’,有时它是借霍去病之口朗吟‘匈奴未灭,何
以家为’,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
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了这支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了这支歌,而益显
其明;前朝仁人因人这支歌,而大放光彩;后代志士因了这支歌,而脊梁愈挺。”
步出文天祥祠,回眸再望,文天祥塑像屹立不动,俨然山岳一尊。
浦玉生